非10 作品

653 燈下黑

    解首輔言畢,暗暗看了江太傅一眼——如此大事,怎也不站出來說兩句?

    然而對方回以他的,仍是那幅熟悉的老僧敲木魚之態,從容平靜之下,似還隱隱蘊藏著什麼禪意玄機。

    解首輔皺了皺眉,隱隱覺得對方似掌握了什麼他所不知的內情。

    而此時,新帝已然親口給出了答案——

    “阿淵是朕和元獻皇后之子。”

    四下再生驚詫。

    元獻皇后之子?!

    ——新帝登基後第一件事,

    【】提醒各位天才們謹記本站網址: www..me

    便是追封先燕王妃吳氏為元獻皇后。

    可……當年燕王府中,元獻皇后不是一屍兩命嗎?!

    “當年之事另有隱情在。”新帝緩聲說道:“一屍兩命之說是為避彼時之險,於不得已之下做出的決定。若非如此,這孩子怕是未必能保住性命。”

    殿內有著短暫的靜默與思索。

    已知當年燕王妃難產是遭人暗害,既是有心為之,事後必然不會留那孩子性命。

    如此說來,這便是元獻皇后拼死生下後又使人藏了起來……

    若果真如此,自然是名正言順的嫡長皇子,血脈正統的不能再正統。

    可是許多大臣心中卻免不了仍有疑慮在。

    “陛下尚有子嗣在,實乃大喜之事,可見上天眷顧垂憐——”這次開口的是明御史,他少見地先說了些順耳的話作為鋪墊,以至於讓不少同僚紛紛側目——這位什麼時候也會說人話了?

    “而當年元獻皇后產子之時,陛下並不在京中,彼時正值帝位交接之初,燕王府內必然也安插有眼線在,混亂之下想來不乏異心者……”明御史較為委婉地道:“不知當年是否有可信之人在場,可證此事經過?當下又是否有人可證這位殿下的身份真偽?”

    自古以來,但凡是皇室認祖歸宗的子孫,都少不得要仔細甄別真假。

    元獻皇后留有一子在,產子時是否有人親眼得見?

    縱然果真有這樣一個孩子在,可這麼多年過去,是否又有人能夠證明當下被陛下認定的這位殿下,便是當年的那個孩子?

    這其中一條條,一處處,皆需要拿出足以說服世人的證據。

    緊隨明御史之後,又有幾名官員也提出了類似的疑問與提醒。

    面對這些質疑,新帝並無絲毫不悅:“諸卿所言不無道理,當年燕王府中之事,母后便是見證者之一,產子之際,母后寸步未離。”

    阿淵是不是他的孩子,他再清楚不過。

    但面對眾臣,面對世人,少不得還要將其中所謂證據一一擺出。

    而他之所以等到今日適才宣佈此事,自然是做足了準備的。

    語畢,便有內監奉命去了壽康宮,請太后前來。

    在這一片諸聲鼎沸的等待中,一聲聲內監的高唱依次傳入殿內——

    “太后娘娘駕到!”

    嘈雜的殿內幾乎於一瞬之間安靜下來,眾臣施禮相迎,皇帝亦起了身。

    宮娥內監相攙,太后緩步踏上御階。

    大太監早命人於龍案旁備下了鋪著柔軟錦墊的太師椅。

    太后落座,看向眾臣:“諸位大人請起——”

    她面上掛著端莊慈和的笑意,石青色繡八寶平水紋朝褂上一絲褶皺也無,三掛朝珠東珠珊瑚盤於身前,朝冠之上綴朱緯、金翟,珠結流蘇,無一處不透著鄭重。

    今天是個大喜之日。

    ——是於世人之前,接她的孫兒回家的日子。

    殿內靜可聞針,百官都在恭等靜聽。

    於這寂靜莊嚴的大殿之中,老人格外清晰的講述聲裡,似有著穿破歲月的無形之力,將一切都帶回到了十九年前,燕王府中那個喧囂的雨夜。

    從元獻皇后難產命懸一線,到決心要孤注一擲剖腹取子……

    從吳家人態度強勢之下,未曾叫人察覺到元獻皇后的屍身異樣,再到那個孩子被暗中帶離京師。

    以及那個孩子後背處獨有的胎記——

    諸如種種細節,以及如今尚在的昔日燕王府的知情舊僕,皆在太后口中一一被言明。

    她所言無一處遺漏,也無一處是說不通的。

    或者說,她的身份,便已是最好的證詞。

    她是大慶的太后。

    是新帝的生母。

    也是那個孩子的皇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