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清茶桂花糕



 蔡澤也不想繼續就這個話題討論下去,他怕自己會忍不住給友人鄙視的眼神,影響感情。


 朱襄是大賢,和朱襄丟人,兩者間並沒有什麼衝突。


 “一代秦王有一代秦王的處事方式,先主直接用威權,君上更柔和一些。”蔡澤將話題轉回來,“柔和不代表好欺辱。君上這樣的處理方式也是在彰顯他的能力。”


 藺贄道:“我倒是覺得君上應該恩威並重。”


 子楚贊同:“該殺就要殺,君父太柔和。”


 朱襄道:“現在還在孝期,君上可能不想見血。雖然可以將有異心的人驅逐,但君上可能更想讓朝中局勢穩妥一點,平和過渡。”


 藺贄道:“留下隱患可不叫平和過渡。”


 子楚道:“沒錯。”


 朱襄搖頭:“殺人和放逐多容易?但現在還有很多人不認可君上的才幹,君上直接用懷柔手段收復這些人,讓他們歸心,才對君上統治更有利。”


 蔡澤道:“對內懷柔,對外強硬,這就夠了。”


 四人從各自的角度出發爭吵起來,一邊爭吵一邊繼續烤土豆和南瓜。


 嬴小政正在長身體,處於半大小子吃窮舅父的年紀,餓得不行又出來一次。


 朱襄將烤好的土豆和南瓜遞給嬴小政,嬴小政蘸著放了辣椒麵和香料的粉料吃得腮幫子鼓鼓。


 長輩們也停下討論,吃飽肚子後繼續吵鬧。


 嬴小政打了個哈欠,懶得洗漱,回房繼續睡覺。


 朱襄拉住嬴小政,逼著嬴小政漱口刷牙後才準他睡覺。


 伺候完嬴小政這個小祖宗後,朱襄雄赳赳氣昂昂,回到篝火旁繼續和友人爭論。


 這一場論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辣椒麵呢?子楚,少吃點,你不能吃辣。”


 “我可以吃。”


 “我弄了個醋碟,還是蘸醋好吃。”


 “明明蘸醬油好吃。”


 “異端,異端,審判異端!”


 “朱襄你又說什麼胡話?”……


 守在一旁的護衛和官吏們都豎起了耳朵,聆聽這四位大賢的論戰。


 有官吏想要把這一幕記錄下來,又害怕洩露機密,只能將此事藏在心中。


 不過他回去後轉念一想,四位大賢沒有避開眾人,幾乎是當眾討論,恐怕也不懼怕此事被記錄下來。


 甚至……他們是不是有意將此事傳出去?


 秦王柱很快得知了這四人的爭論,輕笑著搖搖頭,將此事的報告丟掉。


 這四個人都還是孩子啊。


 不過,果然除了朱襄,蔡澤才是自己最心儀的相國。


 對不住了君父,你推舉的藺贄,還是留給子楚吧。他們倆才臭味相投。


 “一代緊一代松,鬆弛有度才不會斷掉。”秦王柱站在窗邊,眺望秦東陵的方向,“我不知道能當幾年秦王,子楚啊,這幾年我好好休養生息,你當秦王的時候才能讓秦國這輛戰車繼續高速奔跑啊。”


 秦王柱這輩子唯一懼怕的就是老秦王。他雖然對老秦王唯唯諾諾,但對其他人可從來不是多好的脾氣。


 他就算不是太子的時候,也是老秦王唯二的兒子,太子唯一的兄弟。


 秦公子無功不得封君,但他卻被封為安國君,可見老秦王對他有多喜愛。


 秦王柱這樣的出身,其實恐怕比當過質子,知道何為忍辱負重的子楚更不懂得對臣子忍耐。


 但秦王柱決定忍下來,用懷柔的方式去面對那些試探他能力、試探秦國是否還能繼續強大下去的人。


 老秦王過世前,為了幫他鋪平道路操之過急,讓秦國朝堂局勢十分緊張,宗室外戚勳貴都惶恐不安。六國也因為老秦王的威壓隱隱有聯合之勢。


 他要安撫國內,麻痺六國,才能積聚力量,讓下一代秦王以雷霆之勢,一舉掃滅六國。


 下次秦國再出重兵的時候,兵鋒就不會停下來了。


 秦王柱低頭看著自己蒼老的雙手,神情有些落寞。


 他其實也想做統一天下的那個秦王,就像是君父一樣。


 但他很清楚自己的年齡、自己的身體,他與君父一樣活不到那個時候。


 他繼位時輾轉反側,思索了一宿,思考自己要當怎樣的秦王。


 最終他決定,與其冒進,在秦國飛馳的半路上換駕駛人,讓秦國遭遇危險,不如更穩妥一些。


 更穩妥一些。


 他有子楚,有政兒,可以更穩妥一些。


 “但寡人還是不甘心啊。”


 秦王柱喃喃道。


 他深切地體會到了君父即將離世的時候滿心的怨憤不甘。


 真的不甘心啊。


 ……


 子楚和嬴小政回到咸陽的時候,朱襄這個“保姆”自然也跟著回咸陽宮了。


 藺贄這個“掮客”也終於“找到了機會”,讓春申君拜見朱襄。


 朱襄問道:“我需要按照你的戲本,扮演一個被囚禁的大賢嗎?”


 藺贄笑道:“不需要,你做你自己,說你的真心話即可。”


 朱襄疑惑:“不會干擾你的計劃?”


 藺贄擠眉弄眼:“你當我是誰?無論春申君得出什麼結論,只要他來咸陽宮裡見你,我的目的就已經實現,你說什麼都不會影響我之後的舉措。你隨意。”


 子楚也道:“我倒想看藺禮的計劃失敗,你試試看。”


 藺贄鄙視道:“啊呸!也不知道我是為了誰,真是好心沒好報。”


 蔡澤嘆氣:“好了好了,別聚在一起,你看到宮人驚恐的眼光了嗎?政兒也在這裡,不要給政兒造成不好的影響。”


 嬴小政老氣橫秋道:“蔡伯父放心,我已經習慣了,不會受影響。”


 就算舅父阿父伯父做出在光天化日之下,聚在咸陽宮廣場的正中央大聲密謀這種蠢事,他也不會受影響。


 他不會犯蠢,絕對不會。


 蔡澤拍著嬴小政的肩膀欣慰道:“甚好,甚好。”


 他看著嬴小政,就像是看到淤泥中開出的蓮花,一群東倒西歪的歹竹中唯一身姿挺拔的好筍。


 秦國未來的希望,就全在政兒身上啊。


 案牘勞形後正在宮裡散步的秦王柱納悶地指著遠方的那一群晚輩,扭頭對荀子疑惑道:“他們是在幹什麼?”


 荀子恭敬道:“他們是在找揍。”


 秦王柱:“……寡人準了。”


 荀子氣勢洶洶地衝了過去。


 秦王柱深深嘆了口氣。果然自己是不是對晚輩太縱容了,搞得咸陽宮內氣氛怪怪的。君父在位的時候,咸陽宮多麼肅穆啊。


 他搖頭晃腦,唉聲嘆氣,然後帶著笑容愉快地去圍觀晚輩被荀子揍。


 黃歇萬萬沒想到,他進入咸陽別宮拜見特意等候在花園中的朱襄時,朱襄先遭遇了荀子的戒尺洗禮。


 荀子逼著朱襄換了一身能夠彰顯出他氣質的衣服,親自為朱襄選了玉冠,並且挑選了腰間的配飾和長短劍。


 秦國的貴族與六國不同,原本不佩戴長劍,只佩戴短劍。


 秦人曾經與戎狄混居,他們的貴族佩戴的短劍是吃飯的時候用來割肉的。能佩戴短劍,就代表他們每餐都有肉,所以是身份的象徵。


 不過後來秦國東出,接納了中原文化,秦國的貴族們也逐漸佩戴起長劍,不過短劍仍舊是必備。


 荀子制定秦禮的時候,還專門為秦人短劍和長劍都佩戴進行了修飾。他讓朱襄將長劍短劍都佩戴齊全,就是在穿著上向春申君表明他已經完全融入秦禮。


 不僅是長短劍,朱襄身上每一處配飾,都彰顯著秦國獨特的禮儀文化。


 朱襄聽荀子在他耳邊絮絮叨叨,有一種自己在聽宮鬥文的感覺。


 挽個什麼髮型,髮髻上插什麼髮簪,髮簪上吊幾顆珠子,臉上擦什麼胭脂,身上佩戴什麼環佩,環佩是什麼顏色有什麼圖案……衣冠配飾上的細碎,全都是禮儀的體現,全都是無言的交鋒。


 朱襄:“……其實春申君可能注意不到。”


 荀子怒瞪。


 朱襄乖乖閉嘴,繼續聽荀子唸叨,並且在荀子唸叨之後接受荀子考試。


 他要將自己身上每一處配飾,衣服上每一處花紋代表的含義都記清楚,這樣在面對春申君的時候,才會更有底氣。


 但朱襄真的不認為,春申君會注意這些。


 他又不是和春申君在宮鬥。


 在朱襄疲憊的神情中,荀子結束了對朱襄的臨陣輔導,忐忑不安地放朱襄去與戰國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見面。


 荀子的眼神,就像是看著自己不靠譜的弟子去挑戰武林盟主似的。


 在戰國士人眼中,四大公子確實是武林盟主級別。


 孟嘗君早就去世,平原君已經老病漸危,信陵君遭遇了打擊閉門不出,現在戰國時還遊走世間的四大公子只剩下春申君。


 春申君還並非宗室,是以一介士人身份躋身四大公子行列,可見其能力。


 現在戰國中替代了四大公子的後起之秀便是長平君朱襄,舉世聞名的朱襄公。


 有人說,長平君就是第五大公子;也有人說,長平君可能會超越四大公子。


 無論何種說法,朱襄在天下士人心中,就是引領戰國貴族的新的人選,也是秦國能吸納人才的關鍵。


 如今新貴和舊貴正面交鋒,荀子怎麼能不緊張?


 他本來以為朱襄功課學得極好,春申君又有求於他,身處弱勢,可能問題不大。


 但他仍舊心裡忐忑,所以和秦王柱一同前來叮囑朱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