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三)

    各村裡長保長不敢怠慢,旋即設立起了審戶所,命村內流民皆至此受問,交由書吏填寫。湘人則於這幾日多次探察粥廠,調查流民的生計情況,隨時應對並將所知消息回稟吏部。

    陳同袍見這信上內容無他,唯獨流民逃亡之事甚需提防,便示與介文武道:“湘人言,考城戒備尚且森嚴,但別處州縣仍有不少逋逃之民,應當小心啊。”

    介文武將信上下瞧了幾眼,便哈哈大笑道:“朝廷恩德雖有不濟,仍不至這般地步。若兩省果真落到如此境地,天下豈不亂了?這必然是縣官欲向朝廷討要賑濟銀,故意誆騙湘人之語,侍郎切勿輕信。”

    “介公,任何事都要做最壞的打算,”陳同袍微笑道,“況且思興沒那麼容易被人矇騙。”

    “那我就信你一回,”介文武折了信,“你想怎麼幹?”

    陳同袍兩眼中靈光一閃,隨後問道:“若兵部調動京軍出京,可會被旁人懷疑?”

    介文武連忙咂咂嘴,沉思了片刻,然後答道:“擅自行事當然不行,須俟皇上批示;除非……有特殊情況,可以由我自行調動。”

    “於今能找個什麼好理由?”

    介文武捋著鬍鬚,慢慢言道:“‘防流’的名義怎樣?”

    “您具體說一說。”

    “我們不上報兩省的災情,只說冬月糧食難收,耕農極易拋荒,應防患於未然,派兵鎮守各個緊要關隘,維護秩序,杜使百姓流亡。”

    陳同袍頷首道:“介兵部的主意不錯,我二人正好去與劉老大人商議,儘快決定下來,將此事落實。”

    經過三天的努力,考城的里長們終於編完了底冊,他們依著湘人的規矩,一併來到空屋子裡遞送,在長凳上坐下。

    湘人接過冊子,見其上以極貧、次貧、稍貧為列,依之劃分流民,這與他初時的期望相合。

    “有了這東西,勘災便好進行下去了,”他滿意地合上冊子,“次貧之民仍居多數,形勢並不太算嚴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