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命不易 作品

第526章 變私為公

  “剛剛聊到這個事,讓我想起另外一件事。嶽山經開區那個林什麼政的年輕同志……”

  “林方政。”鄒書記提醒道。

  “對對,林方政。”李幹忠假裝一下子明白,“他的案子怎麼樣了?”

  鄒書記一愣,沒想到李幹忠竟然親自過問此事了。又想到剛剛跟自己說的一大通,原來都是在給林方政鋪路呢。覺得單刀直入只為了林方政,似乎有干涉辦案的嫌疑。雖然在定庭沒有人敢問他的責,但自己曾經說過的話,那自己就得先不違反。

  領導都是這樣,一件事情,即便再怎麼迫切想提出來。也要繞來繞去搞半天,引導你的思路跟上他,最後順理成章拋出來。這件事原本算是私事的,也會被他這麼一繞,變成了一件公事。

  沒有突如其來的廢話,只有蓄謀已久的套路。

  “本來應該責令岳山對他做出處分的,我現在暫時摁著了。”

  “是有什麼問題嗎?”

  “他的情況吧,有些難辦。從當時黨工委會議記錄來看,確實是在其他班子成員反對的情況下,強行通過的,有明知故犯的成分在裡面。這樣的行為,如果只給一個批評教育,有點說不過去。”

  “所以你是有不同意見?”李幹忠問。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我想的主要還是,這申創經開區的功,和改革路上的過,究竟能不能相抵。這麼一個優秀的年輕幹部,前途是大有可為的,如果在這個時候挨個處分,從組織培養的角度考慮,太可惜了。”鄒書記雖然講的是自己的心聲,卻還是用的組織旗號。

  官場中人,遣詞造句,多談組織,少談個人,是基本套路。

  李幹忠略微思索了一下,說:“你考慮得有一定道理。這裡面的情況我也有所瞭解。我說兩個方面的意見,你看分析得有沒有道理。”

  “第一,這不是功過相抵的問題,而是究竟算不算犯錯誤的問題。從客觀來說,他確實在違規發放津補貼這件事情上發揮了巨大推動作用,也知道這樣是違規的。但這一切都是出於公心,措施也很精準,成績也很顯著,總的來說,決策上沒有明顯失誤。根據zsj提出的三個區分開來,要把幹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這兩條中,林方政在這個事情中,並非出於謀取私利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推動發展因為年輕,缺乏工作經驗,在先行先試中出現了偏差,最大的偏差就是沒有及時向上級黨委報告。你看是不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