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嘯木 作品

第100章 財政危機 紡織機器

    吳棟林小聲的說道:“不行,我們加點稅。

    我看《漢中週報》上介紹,陝北有些地方,大明官吏都把稅收,收到崇禎三十年。

    我們不用加到崇禎三十年,多加一年稅,就再也不愁錢了。

    我們進口糧食不收稅,我看報紙上說,我們每個月進口糧食規模很大。

    取消糧食免稅,這些稅錢就能輕易滿足財政缺口。”

    蘇河用手重重的拍在桌子上,語氣嚴厲的說道:“加稅,絕對不可以。

    我們現在的稅收,對百姓來說,已經非常重。

    再加稅,就要有許多百姓賣兒賣女。

    稅絕對不能加。

    百姓日子過得太苦,根本刮不出多少錢。

    糧食進口也不能加稅,羊毛出在羊身上,糧食加稅,糧價必然會瘋漲。

    糧食和鹽進口免稅政策不會動搖。”

    現在統領府百姓的稅負很重,不能再加稅。

    蘇燕自信的說道:“稅務局現在每個月收稅,都在小幅增長。

    我們稅務局除去農稅,第四季度大概能有五萬兩稅銀。”

    李志升提議道:“蘇統領,我們現在還有二十萬兩缺額。

    不能加稅,沒辦法開源,只能儘量節流。

    我發現漢中的農場,養著大量的雞鴨和豬。

    這些畜生,要吃很多的糧食。

    我為什麼很少吃肉,就是我知道,肉都是用糧食換來的。

    把這些畜生殺掉一些,還能賣很多錢。”

    蘇河沒想到,李志升算計了半天,竟然盯上農場養的雞鴨和大肥豬。

    “這些禽畜不能動,現在誰家養殖,捨得喂珍貴的糧食。

    農場中餵雞鴨和豬,大部分是米糠。

    它們主要吃米糠和野菜為食。

    我知道米糠,在很多地方,仍然被當作糧食。

    我從小就經常吃米糠,可以說我是吃米糠長大。

    但米糠只能活命,它實在是不好吃。

    有了糧食,誰又願意吃米糠。

    紅薯即將豐收,我們也從湖廣,購買到大量糧食。

    現在滿足治下的百姓,一天吃兩頓飯,還是沒有問題。

    人不吃肉食不行。

    特別是軍隊,我要求他們每兩天必須吃一個雞蛋,每七天吃一頓豬肉。

    現在大明朝的官兵,為什麼比不上建奴的軍隊。

    除了軍隊腐化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大明官軍缺少肉食。

    遊牧民族,吃大量的羊肉和牛肉,他們更加健碩。

    我們沒有那麼多羊肉和牛肉吃,但雞蛋和豬肉必須滿足。

    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一點,只要沒到餓死人的程度,這些雞鴨豬不能殺。

    還有一點,每逢大旱,必有蝗災。

    去年陝西大範圍的蝗災,我相信大家都沒有忘記。

    雞和鴨是蝗蟲的天敵,它們捕捉蝗蟲十分高效,能有效減輕蝗災的危害。”

    王仲策聽到這個消息,他震驚道:“雞鴨還有這個作用,為什麼沒有推廣開。”

    一直沒有出聲的王文君,開口解釋道:“我想應該是大規模養殖雞鴨很困難。

    我們衛生部,專門培養一批獸醫,用於防範禽畜得病。

    取得的效果非常不錯,已經積累很多經驗。

    對付大規模的蝗蟲,必須要大規模的雞鴨才行。”

    蘇河確認道:“確實是這樣,沒有獸醫控制病情發展,大規模養殖雞鴨,很容易成批死亡。”

    他又看向眾多官員,自信十足的說道:“缺錢的事情交給我,大家不用想節流。

    我們已經省了又省,無處可省。

    我們官員非常廉潔高效。

    二百萬兩銀幣,就夠發起一場大規模戰爭。

    大明朝二百萬兩銀子,沒出京就會被漂沒一半。

    二百兩萬銀子,發到軍戶手中,連二十萬兩都沒有。

    我們只能開源,掙錢這件事,交給我來辦。

    過段時間,我認為你們不會再為錢擔心。”

    蘇河直接攬下賺錢的工作。

    加稅是最省時省力的辦法,但完全不可行。

    蘇河的辦法是賣工業品,他一直推進工業化。

    這個時代,工業是最賺錢的產業。

    生產多少商品,社會就能消化多少商品。

    這段時間,蘇河一直忙於寫小學的教材。

    現在只建立基礎的重工業,都沒有建立掙錢的輕工業。

    只要他做出幾件賺錢的工業品,就能解決現在統領府的財務危機。

    眾多官員,聽到蘇河把這件事攬下。

    他們都鬆了一口氣。

    一起共事這麼長時間,他們都知道蘇河不輕易說出承諾。

    一旦蘇河說出承諾,必然能把承諾實現。

    但他們心中都有些疑慮,二十萬兩銀幣的缺口,這實在是太大了。

    他們也想不出來,除了加稅之外,做什麼能短時間,籌集二十萬兩銀幣。

    “在我實行計劃之前,有一個政策,需要和大家討論一下。

    那就是專利政策。

    我發現有很多老師傅,他們掌握著祖傳的絕活。

    卻怕被別人輕易學去,利益受到損失。

    如果沒有兒子傳承,他們寧可把這些技術帶到棺材裡,也不會交給徒弟。”

    王仲策認同道:“確實是這樣,我父親這種不在乎門戶之別,誰來學醫術,他都教的醫生。

    整個漢中城這麼些年,也就出了我父親一人。

    敝帚自珍,才是傳統工匠傳承技術的情況。

    古代很多珍貴的技術,就是這樣失傳。

    別說工匠,我們讀書人也這樣。

    很多家族藏的孤本書籍,一般情況下,都不借閱給外人觀看。

    人性就是如此,誰都希望自己後代,要比其他人多一些本領。”

    蘇河也認同王仲策說的情況。

    “我提出專利政策,就考慮好了人性。。

    當公開技術獲得的利益,遠大於自己私藏技術時。

    所有人都會仔細考量,到底公不公開技術。”

    蘇河與在場的官員,開始討論專利政策。

    主要是蘇河講述他設計的專利政策,其他官員,根據現在的情況,進行一些補充。

    他們很快達成一致意見。

    專利分為集體專利和個人專利。

    集體專利主要是公司等機構申報,公司獲得專利帶來的利益。

    個人專利是個人申報,申請人獲得利益,可以很多人共享一件專利的收益。

    一個技術申報專利,就等於公開這個技術。

    專利保護期是五十年,可以根據情況,申請延長保護期。

    在專利保護期內,其他人使用專利,必須要獲得授權。

    沒有獲得授權,私自使用,懲罰獲得利益的十倍罰款。

    戶部罰沒八成,兩成給專利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