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嘯木 作品

第588章 科舉的新變化(一)

如果不加約束,必然會出現東南地區考生霸榜的情況。

明朝洪武年間南北榜的事件,將會在帝國重新上演。

某一個地區的人,大量充斥在官場上,就會形成與地區為紐帶的龐大勢力,例如明末的東林黨。

陛下高瞻遠矚,選擇科舉進士名額,各省固定名額加上按照實力分配的浮動名額。

這種做法延續這些年,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往後的科舉,你也不會發生太大變化。”

錢明義聽完韓翠柏的介紹,他立刻坐下不再言語。

這些道理他當然懂,科舉只是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場合。

讓天下的人才,爭相去做官。

國家如果拒絕這些人才,將會引發很大的惡果。

為了維持國家的穩定,不可能讓某一個地域出生的官員太多。

某一個地域,只有寥寥幾位讀書人進入官場,他們在朝堂上發不出聲,成為國家的棄子。

內閣大臣武弘義起身建議道:“陛下,來自南洋總督府等海外地區的考生,他們也是大華人。

應該讓他們參與科舉,這樣才能穩定地方,不會讓地方與朝廷離心離德。

各地總督府,有一些舉人聚集到京城,朝廷不該讓這些人失望。”

武弘義直接面向皇帝蘇河提出這個建議。

他就知道和禮部提建議,完全沒有作用。

他之前就向禮部提過類似的建議,一點反饋都沒有。

這個建議很困難,讓南洋等地的考生參加科舉。

錄取的進士總額,是否發生改變?

如果總額不變,那就等於掠奪了其他省份的名額,反對聲必然會很強烈。

皇帝蘇河沒有直接回復武弘義。

他語氣平淡的說道:“這次科舉改革,取消了副科進士,只剩下每年一百五十名的進士。

但是……”

皇帝蘇河這句話一出口,彷彿一向重錘,砸中所有人的腦袋。

之前每年三百名進士,今年的數量直接減半,這才是真正的大事件。

很多信心勃勃的舉人,他們會直接落榜,造成的怨氣都很難處理。

這其中的很多人,就是在場官員的親友弟子。

有人剛聽到這個消息,他們就想要勸導皇帝。

還沒等開口,聽到但是這個詞,這就意味著事情還有轉機。

皇帝蘇河沒有讓眾臣焦急的等待。

“但是朕想到,政策的突然轉變,很多人會不適應。

今年的科舉,進士名額依然是三百人,名額每年遞減,最終維持在二百人左右。

海外總督府每個總督府的進士名額是三人。

等到海外總督府設省,進士名額的分配與其他省一樣。”

大華帝國之前缺少官員,現在官員數量也有些緊缺。

特別是佔領海外,地盤擴張那麼多,也需要很多的官員治理地方。

但每年三百人的進士名額太多,現在官員緊缺,之後不會缺那麼多官員,必須控制進士名額。

皇帝蘇河趁著這次科舉改革,逐步削減進士名額,每年減少幾個名額,讓考生適應這個情況。

名額減少的不多,也不會引起考生太大的反彈。

大臣們聽到皇帝蘇河說完,這才放心下來。

進士名額逐步遞減,所有人都有思想準備。

要不是全民投降的一大批官員被換下。

海外總督府設立,又需要大量的官員。

大華帝國之前每年三百名進士,早就引起了冗官現象。

內閣大臣武弘義也獲得了理想的答案。

他對於這個方案非常支持,只要讓海外總督府的讀書人能參加科舉。

哪怕是名額少一些,這些人也會感恩戴德。

皇帝蘇河看到眾多大臣都不再提出異議。

他下達旨意道:“朕同意禮部提出的方案,內閣負責把這個方案刊行天下。

今年的科舉,就採用新的方案。

各個衙門直接公開錄取進士的條件,穩定考生的情緒。

禮部要派人安撫考生,為考生解答他們疑惑的問題。”

皇帝蘇河下達旨意,首相魏時鳴和大都督馮三秋,他們分別帶領文武大臣起身行禮。

“臣,謹遵陛下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