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特慢啊 作品

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年夜,城隍廟

    眾所周知,通寶錢莊的洛家是皇親國戚。

    本就跟東宮、燕王府來往頗多,關係親厚。

    彼此之間的講話,便有些嘮家常的意味。

    “正是,父親大人講,玉不琢不成器。

    若再把小子養在天京城胡作非為,遲早都要廢了,所以就磨練磨練我。”

    洛與貞凝神屏息,大氣都不敢喘。

    “依我看,你這一次打通遼東商路,估摸著沒什麼問題。

    有旁邊的太歲煞星保駕護航,那些綠林響馬只怕不敢妄動。”

    白行塵澹澹一笑,擺手道:

    “紀九郎,本王衷心希望你此次能夠不負眾望。

    更希望你當真做到那句話,寧作我,豈其卿。

    這世道,不同流合汙者,往往舉步維艱。

    縱有靠山,也難走得長遠。”

    紀淵心頭一凜,身姿挺拔,拱手以對:

    “臣自當謹記於心。”

    ……

    ……

    金飛玉走,時日如白駒過隙。

    一轉眼,便來到大年除夕。

    這是太古傳承沿襲下來的習俗,本為祭祖節日。

    後來愈發隆重,也多了闔家團圓、辭舊迎新等含義。

    正所謂“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

    不可或忘!

    紀淵也是早早起身,換下大紅蟒衣,穿上嶄新的寬鬆常服。

    府邸之中,也是一派忙碌的熱鬧景象。

    二叔提著一桶漿湖,親力親為,四處張貼年紅。

    嬸嬸則是準備著年夜飯的各種食材,還有祭祖用的供品。

    就連從龍蛇山帶回來的病已,亦是穿著喜慶的大紅棉襖。

    腦袋上還戴了一頂虎頭帽,顯得可愛許多。

    “終究是紮根下來了。”

    紀淵眼神複雜,罕見露出緬懷之色。

    “九郎,過來寫一副對聯,你二叔字寫得像蚯引爬,實在拿不出手。”

    二叔紀成宗貼完福字、掛好燈籠,看到自家侄子連忙招呼。

    “我也是個半吊子,最多也就是端正,下筆沒有筋骨。

    病已,你去給咱家寫一副對聯。

    寫好了,等下帶你放爆竹。”

    紀淵笑著把虎頭虎腦的病已拎出來,將筆、墨交過去。

    這孩子雖然生在龍蛇山,淪為一介礦奴。

    但卻很好學,不僅識字、還寫得一手好字。

    “紀先生,我該寫些什麼?”

    小病已踮著腳踩在一張凳子上,提筆也有模有樣。

    “就寫……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紀淵隨口說道。

    他還記得自己上輩子。

    每一次過年都要練字十遍。

    寫的就是這副對聯。

    小病已點了點頭,當即下筆。

    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頗見幾分力道。

    “不錯,不錯,九郎雖然官位在身,可終究不是讀書人。

    有了小病已,也能給咱家添些書香氣!”

    二叔紀成宗吹乾墨跡,來回看了幾遍,很是滿意。

    “對了,怎麼不見臨濟大師?”

    紀淵環顧一圈,卻沒發現枯瘦老邁的殺生僧。

    “大師出去了,他說自己是出家人,往日能沾俗世的煙火氣。

    但今天是闔家團圓的好時節,不該與我們一起過。

    打算到外城太安坊西邊的寺廟過夜。”

    二叔紀成宗嘆了口氣,又說道:

    “九郎,你等下提些酒菜過去,跟大師喝上幾杯,莫要怠慢了。”

    紀淵頷首道:

    “理當如此。”

    雖然臨濟大師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沒把僧人的戒律放在眼裡。

    可該要遵守的規矩,向來是嚴苛約束。

    比如,每日出門化緣,討用齋飯清水。

    又像是,年節孤身前去寺廟誦經,而不留在紀府。

    日頭隱沒,天氣陰沉沉。

    忙完府中的諸般雜事,紀淵右手提著食盒,左手拎著荷葉包的滷牛肉跟兩壺黃酒,直往太安坊西面的一座破廟。

    此時,已經是傍晚時分,快要吃年夜飯。

    天京城中,俱是張燈結綵,人聲鼎沸。

    紀淵路過琉璃廠,沒見著幾個開攤的古玩販子。

    走到城皇廟前,忽然聽到一道蒼老嗓音傳來:

    “年輕後生,你提的可是太安坊徐記的滷牛肉?”

    紀淵眉頭一皺,循聲望去,發現是一個頭發花白,身形卻很高大的老頭。

    對方雙手攏在袖裡,站在城皇廟的門檻內,眼光渾濁,皮囊衰朽。

    “沒錯,正是城東徐記家的。”

    紀淵不明所以,如實回道。

    “來來來,年輕後生。”

    那身材高大的白髮老頭招了招手,頗有些指使意味道:

    “拿給我嚐嚐味兒,許久沒開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