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八百四十八章 扭轉

“那是因為,大唐一直重視的對手,都是歷代邊患的草原各部,並且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對策和方略。”端坐在沙盤邊緣的江畋,習慣性的舔著爪子道:“自然會忽略了這種完全不同的新版本。”

“吐蕃王姓本是高原深處,長期與世隔絕、遠離王化的一個小族;機緣巧合之下走出雅壟之地群山,又以小博大的鯨吞了諸多強鄰大部,所仰賴的就是崇尚武功,一直進取、永不停歇的學習能力。”

“所以,當他們遇到了相雄,就學相雄,遇到蘇毗就學習蘇毗,吞併了吐谷渾,就學會吐谷渾人的風俗制度;以保留部分原有統治階層的代價,不斷逆向同化成為彼輩,以征戰擴張的利益來維繫。”

“直到太宗年間與大唐發生接觸。也毫不猶豫的籍以求娶文成公主之故,大量獲得中土的典籍和工匠;進一步的建章改制,以為壯大對內鎮壓和對外擴張的實力;也不可不免要與大唐的衝突交惡。”

“這是由吐蕃當初崛起太快,而治下吞併的各族林立,不同地區的風俗制度差異過大,先天根基不足所決定的結果。因此,在吐蕃每一次謀和與親善的背後,都代表著早晚更大規模的入侵和決戰;”

“也唯有不斷衝出地形險惡、環境艱難的高原之地,才能從相對溫暖富饒的低地、平野,獲得更多人口和戰利品,來滿足窮兵黷武治下的內部需求;以收買和彌合被驅使征戰的各族貴人之間矛盾;”

“這也是吐蕃和大唐,永遠不可調的矛盾根源所在。但是,相比歷代那些旋起旋滅的草原強權,吐蕃天然擁有高原的地利之便;令他們總能居高侵掠河隴,但擊敗之後,大唐也很難將其犁庭掃穴。”

“因為高原的地勢,實在是太過艱難和險惡了;不但沿途土地貧瘠、人口稀絕;很難獲得充足的補給,需得從後方維持漫長而龐大的輸送糧道;而從低向高仰攻一處處群山中的寨壘也是艱難異常。”

“就算在一戰或是數戰中,成功殲滅了其大量有生力量;但只要吐蕃人一路收縮,唐軍也很難能夠勞師遠征,其生聚的根本之地;一旦令其休養生息數載、十數載;又有了捲土重來的實力和本錢。”

“這麼說,興兵大舉進攻吐蕃腹地,的確是得不償失的結果了。”太子李弘聽到這裡,也仔細端詳著代表青藏高原地勢的沙盤,而輕輕點頭道:“更何況,還有地理、氣候,補給不濟的嚴重削弱。”

“再加上吐蕃盡起舉國之兵相抗;正所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大都不在我方;數年前薛總管的大非川之敗,果然是輸的不冤啊!那數年後的第二次大非川之敗,又有什麼樣的內情和變數,還請指教?”

“第二次大非川之敗的起源,則更多是出於朝堂內鬥之下的人禍;”江畋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太子李弘道:“初次戰敗,還可以說是大將郭待封不悉地理,輕兵冒進導致的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