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雨聲響 作品

第1185章:頭七之收穫

    在“燒七”時,喪家要在大門口掛白紙燈籠,表示家有重孝。“頭七”在家設靈牌,焚香明燭,供獻酒餚祭奠,下餘“六七”都到墳地花費紙錢。一般以一、三、五等“單七”祭禮較隆重,親友皆至,孝子要“哭靈”;至於二、四、六等“雙七”,則親友不必來。孝子只燒紙錢、不哭靈,稱為“空七”。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每逢這兩個“七”日,親友都要到墳上燒紙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場。在“五七”或“六七”忌日,其家屬請僧侶或道士做法事超度,遍請親友前來參祭。“末七”又稱“盡七”,喪家大都要請來僧、侶們誦經禮懺,親友也要送冥幣、香、紙、大蜡、金銀鬥等“明器”祭奠。

    凡間百姓們認為“燒七”若與夏曆的“初七”、“十七”、“廿七”相逢,謂之“衝七”或“犯七”,認為亡魂“逢七有災,衝七有難”。時至今日,在關中的耀縣和陝南的丹鳳縣,除認為“衝七”是忌期外,還以“燒七”與月中的“初八”、“十八”、“二十八”相逢也是忌期,故俗雲:“逢七逢八,銅錘鐵釵;燒七燒九,閻王請吃酒”,並認為“燒七”遇到七和八的日子,閻王要拷打亡魂,遇到這種情況,要提前或推遲一天祭奠。

    因此,在下界凡間關中一些農村,遇到“衝七”時,孝子要給死者墳頂插一把紙傘,意在協助亡魂躲避災難。比如,凡間有陝北的延長縣,在“衝七”的前一天下午,就要剪若干白紙旗,由子女、兒媳從家門口沿途插到墳前,將亡靈請回家中祭奠,以助其避過“災劫”。此處,插白旗的寓意在於引路,據說“亡魂”如果來不及回家,可暫時藏於白旗下躲難,否則會引來“天罰雷劫”降臨。

    關於“頭七”,下界凡間百姓中認為應該還有一個特殊儀式“回煞”,即“回殃”或“出煞”。據說人死後,其“陰魂”還留在家裡,“回煞”就是閻王在七七四十九天內的某個時辰,要差“鬼卒”即“陰司”勾取逝者的魂魄去“陰曹地府”;還有一種說法,人死後其魂魄猶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陰魂要回家一次。“出煞”的日期和時辰,由陰陽先生根據死者生辰和死亡時間算定。

    屆時,喪家把香燭酒食擺好,在地上鋪一層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檢驗死者回來的足跡。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貼紙錢一張,立在門口臺階上或插於死者落氣之屋的房簷下,據說“陰魂”見此就會進屋。此外,用土罐裝一煮熟了的雞蛋置於房屋角,以此賄賂殃神(俗稱雞腳神),讓死者鬼魂在家裡多待一會兒。這時,一家老少必須躲得遠遠的,待規定的時間過了之後,可先將一串爆竹丟進屋內,爆完才可以進家。當然了,滿百日和週年時,還要燒紙祭奠亡靈。也有些地方在人死後的半年或一年時,再給死者做一次超度。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味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贊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