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1055章 手書之爭

 這一詞彙最早出於魯迅先生筆下,大意是把持文壇、文化界的人,繼而發展成以文恃道,掌控社會話語權,成為社會精英特權階層。

 這一階層最大的特點就是主體成員多數來自於國內遷臺的學者或文化研究者家族。

 臺北大安區就是“學閥”集中地,核心地帶在雙溪路,張文魁張家就在這裡。

 臺北張家就屬於“學閥”階層。

 他父親張盛遷臺後,先是擔任東吳補習學校(東吳大學前身)講師,梅校長主導籌建臺北清華時,又延請張盛成為臺清的首批教授。七十年代,學二代張文魁從美國留學歸來,直接被臺清聘請為教授。

 這就是學閥的力量。

 不過,自從1983年張盛去世,張家影響力明顯減弱,後又發生張家投資的報紙《民生報》,因披露“江南案”被查封的事件,張家日子過得越發緊張。

 楚源和張文魁相識多年,雖然算不上至交,但多少了解一些張家之事,知道張文魁一直有移民的想法,甚至還知道張文魁的媳婦兩年前以陪女兒讀書的名義,移民北美。

 當聽到盧燦從京城傳回來張文魁詢問適園最貴重藏品價值的消息後,楚源立即意識到,張文魁是在為自己的移民做最後的準備。

 掛號信從臺北寄到京城,怎麼也得半個月,誰能保證在這期間張文魁沒處理掉那件曾鞏的手書?

 要知道,盯著張家適園藏品的人,可不止虎博一家,臺北故宮、國史館,還有幾家拍賣公司,也一直虎視眈眈。正因為緊急,楚源索性直接上門。

 張家的“適園”在雙溪路。

 楚源預料得沒錯,當他趕到時,正好撞上張文魁往外送客人,那兩名客人楚源認識,香江佳士得拍賣公司駐臺辦事處經理文威廉和佳士得鑑定師陳芳。

 撞上之後,三方都有些驚訝。

 陳芳先開口,“咦,楚先生,你怎麼來這?”

 楚源在臺北文博圈很有名,家中開有幾十年的古董店鋪,還是虎博臺北分館負責人,陳芳是鑑定師,自然認識他。

 “威廉,陳經理,我怎麼就不能來這?”楚源笑笑答道,又抬手和張文魁招呼一聲,“京城的徐老師,讓我給你帶個口信……”

 他直接將徐梆達撂出來。

 張文魁瞬間明白,笑笑朝陳芳兩人解釋,並抬手示意,“我和楚館長是多年朋友,經常過來喝茶。我送兩位出門……”

 文威廉看了眼楚源,又迴轉目光看向張文魁,“張先生,我希望你能認真考慮我的建議,我覺得……佳士香江總部,應該會很樂意為適園藏品在臺北單獨舉辦一場專場拍賣。”

 楚源站在旁邊,差不多能猜到兩人過來的原因。

 佳士得在臺北沒有拍賣公司,只有辦事處,負責徵集拍品和維護客群。但這幾年臺北經濟發展很迅速,收藏之風盛行,佳士得八成是想將辦事處擴充成拍賣分公司。來找張文魁,應該是聽說張家要移民,想要用張家適園的藏品,試水臺北拍賣市場。

 只是不知道,佳士得知不知曉曾鞏的手書在張家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