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為本書盟主!)

    朱祁鈺抿了口茶,笑著說道:“一路舟車勞頓,就別再朕這耗著了,去見見胡尚書,然後回家團圓幾日,再往南衙。”

    李賓言提起了自己的百事大吉盒,俯首告退。

    李賓言離開聚賢閣之時,成敬帶著一堆人來還劍,這聚賢閣雖然不是皇宮,可是陛下在哪裡,哪裡就是丹陛,他自然沒有資格佩劍覲見。

    “李巡撫,這是永樂劍。”成敬先把劍還給了李賓言,然後將奇功牌的大禮包,給了李賓言一份。

    主要是三經廠印了一大堆的書籍,一盞明燈,一輛新車駕。

    李賓言在舟山海戰之中,有總督軍務在身,得獲奇功牌一枚。

    可是李賓言在舟山海戰之後,一直未曾回京,牌子是送過去了,可是這大禮包一直沒領。

    “謝過大璫。”李賓言坐上了新的車架,前往了官邸。

    他拿了拜帖,去了胡濙的府上。

    胡濙不是很忙,在自己的小閣樓上,見到了李賓言。

    “陛下讓你來的?”胡濙上下打量了下李賓言,這個儒學士,現在的精氣神和過去已經完全不同了。

    渾身的煞氣。

    “是的。”李賓言不知道陛下為何讓他來見胡濙,按理來說,他的職務和胡濙沒什麼瓜葛,要見不是更應該見金濂嗎?

    他掛的是戶部右侍郎的印綬,在松江任巡撫。

    胡濙稍微琢磨了下,立刻就懂了。

    李賓言身上什麼都不缺,唯獨缺了朝堂狗鬥術,他就這麼回京,在京師這無底潭之中,怕是得淹死。

    陛下讓李賓言來胡濙這裡學狗鬥術來了,會用不會沒關係,手段必須都要知道。

    胡濙坐直了身子,笑著說道:“胡某不才,痴長几歲,有些忠告告訴李巡撫。”

    “謝胡尚書。”李賓言趕忙坐直了,他甚至都不知道這一趟到底要來做什麼。

    胡濙認真的回顧了一下自己的一生,感觸良多,他是生在洪武年間,在建文年間出仕,聞達於永樂年間,屹立朝堂四十年的大明常青樹。

    胡濙十分確切的說道:“任何一件事,在沒有塵埃落定的時候,不要相信任何人,只相信你自己。”

    “在官場上,沒有誰是誰的人。”

    “都是陛下的臣子。”

    李賓言愣愣的看著胡濙,這啥意思?!

    “陳循。”胡濙想到了一個人,陳循,那個穿儒袍進殿,最後被罷官回鄉的文淵閣大學士。

    陳循就是忘了這一點,所以他臨到了,晚節不保,狼狽回了家。

    胡濙十分鄭重的說道:“你切記,沒有誰是誰的人。”

    “即便是依靠裙帶,節節高升之人,他也是他自己,不是誰的人。”

    “這世間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黨羽,同榜、同鄉、同師,都是不值得信任的,今日的同盟,明日就可能倒戈相向。”

    “沒有誰,是誰的人的說法,在沒揭開鍋前,全都可能是敵人,也全都有可能是同盟。”

    李賓言瞪大了眼睛,胡尚書這個觀點,和他的認知相悖。

    那麼多同榜、同鄉、同師,拉幫結派,朝中山頭林立,都是假象?

    官場是最大的名利場,可是在這裡生存的第一要務,卻不是名利,而是謹記自己的身份。

    如果薛定諤和胡濙異世相遇,肯定有很多話要說。

    薛定諤說在未開箱的時候,沒有人知道貓是死死活。

    胡濙說在未塵埃落定之時,沒有誰是同盟,也沒有誰是敵人。

    胡濙忽然想起了景泰元年改元的那天,他低聲說道:“當初王直其實非常反對廢稽王世子的太子位,不肯參與廢太子之事,陳循抓著王直的手,在請旨廢太子奏疏上籤的名。”

    李賓言呆滯的問道:“陳循…不是反對廢太子嗎?!”

    胡濙給李賓言續了一杯茶說道:“時至今日,王直依舊是吏部尚書,還在泰安宮裡教導皇嗣,可是陳循卻離開了朝堂。”

    “世事難料。”

    “這就是我說的,我們入朝為官,就只是陛下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