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三百五十九章 山東的意外

    就在趙新他們忙著對付沙俄的同時,北海鎮的眾人也沒閒著。

    電廠眾忙著安裝機組進行調試,陳青松在富爾丹城繼續他的農田水利工程;趙亮則帶著一幫河南鐵匠埋頭搞他的軍工鋼鐵聯合體;方化則成了他必不可少的助力。

    洪濤手下那遍佈於各個居民社區的醫療點正忙著給大人孩子接種天花疫苗;王貞儀他爹如今成了北海鎮醫院影像科的二把手,大有接替馬神父之勢,這讓馬卡留斯感到了危機。隨著北海軍大敗羅剎的消息傳回,馬神父最近情緒有些低落。

    佩雷拉在圖紙設計完成後,眼下已經開始了北海鎮東部軍港的建造,電廠眾有時也會過去幫忙;鄧飛眼下主持航海學校,順便監督那三條從沙俄手裡搶回的帆船改造;丁國峰則成了運輸大隊長,帶著一幫實習船員,頻繁的往來於苦葉島、蝦夷地、仙台藩和南九州等地。

    王貞儀在學校跟著老尤衝刺另一時空的初中數學;阿妙繼續帶著多福大王到處亂轉,沒事就琢磨趙新什麼時候派人把自己接過去;沈姑娘則是鬱悶的等待嫁人,平時裡去學校給孩子們上半天識字課,剩下半天就在家裡陪養母。

    話說清明以後,北海鎮在射陽湖據點的人馬便分成兩組:一組則由徐大用帶領,去了川陝楚三省交界的“南巴老林”,另一組則由王長生帶隊去了山東。

    王長生原本被趙新派去廣州聯繫蔡家的,可後來徐大用發電報請示,說王長生帶著漕幫的關係,去山東更適合。趙新略一考慮,便同意了徐大用的請求。沈敬丹聽說後,便跟趙新申請了一下,說自己正好在廣東有幾個過去的生意關係,想去試試能有什麼突破。於是他在五月份從蘇北登陸,代替王長生去了廣州。

    四月中旬的時候,王長生一行十幾人從蘇北做沙船到了膠東,之後去了文登縣。隨行的人裡除了北海鎮的人,還有就是幾個出身於文登的漕幫中人。

    文登地區非山即海,耕地少不說,而且多鹽鹼地,明清以來在整個山東都是最不發達的地區。當地農民就算百倍勤苦,一年打下的糧食也就是畝產一百斤,扣除皇糧和種子,所剩還不及魯西地區的一個下等民戶。

    跟後世很多人認為的不同,在經歷了乾隆五十年那場波及六省的大旱災後,番薯和玉米在中原地區的普及率依然不高。所謂乾隆時期中國人口激增,靠番薯才能養活這麼多人的說法完全不成立!

    事實上從明末開始,徐光啟、金學曾等人就在山東推廣番薯種植;乾隆五十年和五十一更是提高到了官方推廣的程度。

    然而即便如此,當農民知道了番薯這種作物,並不代表會將其視為主要糧食作物。農業生產從古至今都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由不同的作物通過輪作複種等方式,構成一個完整的作物種植制度才是核心所在!

    作為救荒作物,番薯要想融入中原地區的作物種植制度,條件還遠遠不具備。事實上不僅是乾隆五十年的推廣沒有得到效果,整個清代,番薯在山東也只是在中南部形成了中產區。在另一時空裡,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番薯在山東地區仍未得到大面積種植。

    對於中原地區的農民來說,穀子和小麥是他們在春夏秋三季的主食,高粱則是冬季主食。從食物的熱值來說,高粱米100克是360大卡,100克土豆或者番薯才多少?

    (醒醒吧!那些有志穿越的人們。即便你帶了土豆和番薯種子到了古代,農民一樣不買賬。那些想靠土豆填飽天下人肚子的各式梟雄們,先查查愛爾蘭大饑荒是怎麼回事。)

    王長生一行六人在抵達了文登縣,找地方落腳後,漕幫中人便帶著“徐家莊”的人馬,深入到文登縣、榮城縣的各村鎮市集和飯鋪散播消息;說六月初會有數條大海船抵達榮城縣東北的桑溝口海灣,接人去關外種地,願意去的話會分到五十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