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四百二十六章 都惦記上李朝了

    乾隆五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北海軍發起攻勢的第四天。

    自從開戰以來,從吉林去往盛京的驛道就變得熱鬧起來,每天從吉林發出的奏報絡繹不絕,沿途各站驛丁再無往日的閒暇。

    七百七十餘里的大道,一路盡是高低不平的丘陵和山川。這條被稱為“御道”的驛路,是自康熙二十一年東巡開始修築拓寬的,沿途道路兩旁設有將近一尺高的規整的土牆,每隔五里立有木牌,上面標示著至南北各地的里程。

    李長順是蒙古和羅站的驛丁,這裡是從奉天到吉林烏拉驛道的第四站,整條驛路一共有十二站。傍晚時分,李長順剛給馬喂完料準備去抽袋煙,就聽見驛道的北面再度傳來了“嘩啦啦”的銅鈴聲。

    “快!把馬牽出來!晚了就要挨鞭子了!”李長順急忙對一個驛丁叫著。說完,他又轉身去了伙房,取了一包早就準備好的乾糧和盛滿水的葫蘆。

    自乾隆四年開始,所有聖旨或是急件採用的傳遞方式都是換馬不換人;而要是一般文書的話,採用的就是一站一站的接力棒形式,並通過排單票和馬遞票登記。

    他這邊剛說完,北面驛道上已經冒出了一個人影,眼看著越來越近。“吉林軍報~~”馬上的公差看到蒙古和羅站在望,便大聲喊了起來。

    此時一名驛丁已經牽好了馬在驛站門外等待,李長順將乾糧袋子和水葫蘆放入馬鞍袋裡。一切準備好時,那信差已經到了驛站門前,“籲”的一聲拉韁繩停住,抬手從懷裡掏出堪合示意。李長順和兩個同伴迅速上前,先是驗了堪合上的大印,確認無誤後,三人便一起將那信差從馬背上抬起,緊接著就移到了準備好的馬上。那信差坐穩後毫不耽擱,一鬆韁繩,坐下馬嗖的就躥了出去,轉眼已在幾十步外。

    “我說,今兒這是第幾份吉林軍報了?”

    李長順隨口道:“第七份。這個月咱們可真是大出血了,狗日的反賊,沒事瞎折騰什麼!”

    他之所以有此一說,是因為清代的驛丁沒有薪餉,全靠朝廷撥出的津貼地種地過活。要是上面的馬匹柴火錢撥付不及時,驛丁就得自己掏腰包。除此之外還要忍受管站領催和筆帖式的盤剝,生活極為艱辛。李長順之所以當站丁,不是因為他樂意,而是因為他爹是被流放到尚陽堡的犯人,他沒的選。

    幾人正待牽馬回去,就聽南面又傳來了馬蹄聲。不過這次可不是一匹馬,而是一群馬。

    李長順以手搭棚探頭看了看,急忙對同伴道:“快去請兩位大人出來,來大官了!”

    過不多時,得到消息的蒙古和羅站管站筆帖式和領催都穿戴整齊,來到驛站門外等候。兩人望著越來越近的那面纛旗,心說那位又回來了。

    來的是一隊三十多人的騎兵,大部分人都是頂盔貫甲,身上的服色很不一般。領頭的一匹高頭大馬上是一位年輕的武將,此人面容冷峻,嘴唇上留著兩撇小鬍子,一副似笑非笑的模樣,表情中也透著幾分高傲;涼帽上是正三品的藍水晶琉璃頂子,配著一根單眼花翎,八蟒四爪的錦豹補服外面,套著件羔羊皮的大氅。

    在這將領身後,則是十幾個五、六品的武將和一群戈什哈親兵,個個都是虎背熊腰的身板。細心的管站筆帖式發現,隊伍中居然還有一個五品服色的綠營將領。這可真是奇了怪了,他駐守驛站這麼多年,還從沒見過綠營的軍官呢。

    等所有人停住馬,驛站門口等候的眾人便全都跪下來行禮。

    “卑職參見大人!”

    “都起來吧!”為首的軍官跳下馬,對迎上來的領催道:“趕緊給爺的馬喂料飲水,兩刻鐘後就走。”

    領催一臉諂媚的道:“大人,福大帥......”

    那武將道:“大隊人馬還在後面,再有半個時辰就到,爺幾個是負責打前站的。”

    武將說罷,轉身對身後隊伍裡的那個綠營服色的武官道:“楊千總,勞煩你跟著去看看馬料,別他媽拿爛草給爺的馬吃。”

    領催一聽這話嚇了一跳,連忙擺手道:“大人,打死小人也不敢啊。都是上好的精料攙鹽,絕對不敢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