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四百二十六章 都惦記上李朝了

    那武將沒有理會領催,而是目視那名綠營武官。被稱作“楊千總”的武官恭恭敬敬的打了個千,這才起身去了馬棚。只不過當他走進驛站的院子,臉上不自覺的露出了一絲苦笑。

    他叫楊遇春,四川崇州人,今年29歲。早先他家也是個富貴人家,可惜十六歲那年,老父得罪了當地縉紳被誣陷入獄,招致家道中落。

    楊遇春自幼讀書,之後又轉而習武。十七歲那年,他在成都府城裡販雞,偶然路過滿城內的一家武館,見幾名旗人少年正在拉弓試力。楊遇春手癢,便上前請求試一把。眾人一開始都不以為然,只是因他說話客氣,一副知書達理的模樣,便同意了。

    誰知楊遇春竟然將場中的三張一百磅弓疊加在一起,連續拉開五次,立刻就轟動了整個武館。要知道滿人武將中當時最猛的就屬索倫人巴圖魯海蘭察,也只能拉動230磅的弓。

    楊遇春試完弓繼續去賣雞了,而武館的師傅回來聽說了一臉愕然,馬上就出門在大街上找到了他,提出收徒傳藝。那武館的師傅本是成都岳家府上的武教頭,而岳家正是被曾被乾隆譽為“三朝武臣巨擘”的嶽鍾琪家。

    能有這樣的機會,楊遇春當然不會放過,他當場磕頭拜師。兩年後考武舉時,輕鬆拉動240磅重弓,並一箭射穿三靶,震驚全場,直接被跨級任命為四川總督督標正五品材官。之後得到福康安賞識,被調入軍中,跟著參加了平田五之亂和平臺之戰,積功升為千總。

    可別覺得千總只是個六品,這是清廷經制軍的千總,比那個五品的預備役可強多了。

    歷史上在乾隆晚期,楊遇春打的最猛的一仗就是跟福康安打廓爾喀。他帶著二百成都綠營兵死守橫河鐵橋,打退了3600名廓軍的21次進攻,絕對是血戰。捎帶提一句,當時率領廓軍的就是英國軍官團。

    不過本時空嘛,福大帥被乾隆再次任命對付北海鎮,楊遇春的命運也發生了改變。

    雖然福康安看好他,請示了乾隆後把他從福建帶出關外,可福大帥手下的八旗將領裡有些人就看不慣了,經常故意刁難他。楊遇春對福大帥知恩圖報,所以自出了山海關後,一直是忍氣吞聲,做事謹慎。

    此時距此四十里外,福康安的大隊人馬的隊尾剛剛過了威遠堡,而隊首距離蒙古和羅站只有二十里了。

    谷昶</span>  福大帥依舊是坐著他那頂大轎內,三十六名轎伕在路上隨時更換。不過此時的福康安面色不虞,手中的那封來自吉林的軍報都快被他的手指給捏破了。

    “兩路齊出,海陸並進。哼,果然是好手段。”

    開戰到了第五天,隨著前方軍報不斷的彙集到一起,福康安自認終於看清了北海鎮的動作,他也認為趙新意在吉林城。畢竟佔領了吉林城就能威脅南面的盛京,由此打破清軍在長白山一帶的佈防;向北可威脅黑龍江的清軍,同時還能獲得數萬人口和數十萬畝良田,何樂而不為。

    其實在福康安看來,慶桂在軍事上一味的採取防守策略是不行的。對付北海鎮,就得不停的攻,即便是用人命填,也得把趙新的人馬耗掉。吉林將軍府現在所轄兵馬數萬,採取守勢純粹是空耗朝廷錢糧。對付北海鎮就得采取打了就走的策略,不停的採用襲擾戰術,逐步消耗對方的兵力。等趙新的兵源跟不上的時候,再攥起拳頭出擊。

    問題是八旗的丁口攏共才十幾萬,真要照福康安這個打法,不知各地滿城得有多少家戴孝;而來自八旗內部的牴觸也無法讓他這麼做。所以要想滅北海鎮,就必須動用綠營;大不了一邊打一邊徵兵。八旗滿蒙漢都算上總共才五十多萬人口,漢人可是有億萬。

    他這次從福建北上進京陛見時,向乾隆提出了一個新的用兵方案,這也是他這兩年冥思苦想的結果。

    以李朝北部為基地,以圖們江為天然防線,從山東走海路或是從山海關走陸路。徵發江南沿海的商用沙船向清軍提供補給,也就是從牛莊運抵李朝北部。這樣一來,清軍的後勤補給線就短了不少。

    乾隆對福康安的計劃經過深思苦想,又連續幾天反覆和軍機大臣、大學士討論,最後決定採用這個方案。實際上乾隆也明白,要想消滅北海鎮,光靠八旗的力量是不行了。要是把八旗拼的差不多了,萬一漢人再亂起來,大清恐怕就真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