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四百三十一章 喬裝下鄉

    原本他們以為只是小股毛賊的北海鎮,眼下的轄地居然已經東西橫跨萬里,南北縱橫數千裡。雖然地處偏遠不毛,可其所轄疆域已是天下十有其一。

    尤其是江藩,這位除了文采出眾,還能走馬奪槊,頗有古人豪放之風。想到北海鎮能西征羅剎,攻取北海(貝加爾湖),拓地萬里,不由心神飛馳,起了衛霍之心,恨不得一探究竟。

    從揚州到射陽湖並不遠,乘船順運河北上三百四十里就能到淮安,再換船轉烏沙河就行。此時雖然各地漕船的挽運期已過,可從北通州南下的漕船都會在淮安府和揚州停靠,出售從北地帶來的貨物。再加上淮安府產的大豆行銷江南,使得從揚州到淮安這一路河道上南來北往的船隻絡繹不絕。

    船一多,速度就上不去。清代運河船運的速度因順流逆流各有不同。因為北上是順流,規定每日航程最高不能超過58裡;再加上沿途各處船閘檢查,上下乘客和貨物,實際每天的航程也就是四十里。

    揚州四大才子在船上左右無事,一路上便談天說地。四人中以江藩見識最廣,年紀也是最長,所以其他三人主要都是聽他說各地所見所聞。

    “譬如說這漕糧,我朝有正米和耗米之分。”

    “子屏兄說的‘正米’就是官府按魚鱗冊所收的吧?”焦循、鍾懷和黃承吉三個年輕人平日裡都是悶頭讀書做學問的,對漕運的事並不是很瞭解。

    “然也。我朝各有漕省每年合計徵糧四百萬石。運往京城存儲的叫正兌米,運去通州存儲的叫改兌米。就如揚州府,每年正兌米93600石,改兌米46990石。聖天子在位至今,每年能收到八成就算過關,不過眼下因北地用兵,聽說明年要漲到九成。”

    谷亯</span>江藩抿了抿嘴唇,又道:“另外除了正項,還有輕齎。”

    黃承吉好奇的問道:“這又是何講究?”

    “輕齎之項也屬耗米,徵收之時即折收銀兩,解交倉場通濟庫,有的解交戶部,作為辦理漕務開支。各地輕齎所佔比重多寡視路途遠近而定,道路愈遠,運糧開支越大,向糧戶徵收的輕齎銀額越重。譬如揚州,每石正項米收輕齎米額2斛6鬥,折銀一錢三分。要是湖廣和浙江,每石則收一錢八分。”

    焦循道:“升斗小民本就謀生艱難,正項加上輕齎,唉!”

    江藩微微搖頭道:“你當這就沒了?還有其他附加呢。比如蘆蓆稅、漕贈、水腳銀,這都是朝廷規定的,再加上衙役欺詐貪索,種種名目實在太多了。”

    他所說的“蘆蓆稅”,就是每二石米徵蘆蓆一張,每席耗銀一分;江南、浙江、江西、湖廣等省,正兌米石都附徵楞木松板,松板每片約用銀1.7~2兩不等,在州縣所折徵銀額要高出4~5倍。

    而“漕贈”則是專供運軍長途挽運沿途盤剝等項開支,各地有的給銀,有的給米;至於“水腳銀”則屬於漕耗銀米,此項銀米分別作為津貼運軍充兌糧雜費和徵漕辦公用項。

    其他三人聽了都是沉默不語,連外面甲板上的水手也直嘆氣。江藩見眾人情緒低落,微微一笑道:“其實在下有些好奇那北邊的人是如何徵收錢糧的,這次見到容甫先生定要一問。”

    此時坐在船艙一角的一個商人操著一口山東口音道:“這位先生,聽您說了這些,實在長見識。不過就在下看來,拋開蠻荒之地不說,這天下到了哪還不是都依著朝廷的王法?都差不多。”

    ......

    1789年的陰曆九月,北海鎮一年一度的秋糧收購又開始了。

    跟後世一樣,北海鎮民政下設糧食總站,在北海鎮和富爾丹城設儲備糧倉。各鄉鎮下設分站,主要負責下村收購,同時由民政派出的稽查員隨行,以防舞弊。除了糧食總站,其他私人嚴禁涉足糧食生意。

    當年新佔領的地區咱不實行此制度,要等到完成土地收回和重分配的工作後,才會執行。

    實際上北海鎮之所以這麼幹,主要就是嫌麻煩。新佔領地區要搞徵糧就離不開賦稅,收稅就得有糧冊,還得繼續使用原先的官吏。一旦被有心人利用產生衝突,還得派兵彈壓,對立情緒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