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揚州八怪(二)

    一上午下來,把汪中說的是口乾舌燥,嗓子都啞了。也多虧了他有過目不忘之才,這才能將其完整複述。

    “......立於五洲中之最大洲而為其洲中之最大國者,我中華也;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我中華也;四千餘年之歷史未嘗一中斷者,我中華也。”

    “......齊,海國也。上古時代,我中華民族之有海權思想者,厥惟齊。故於其間產出兩種觀念焉,一曰國家觀,二曰世界觀。”

    “......吾中國言民族者,當於小民族主義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義。何謂小民族主義者?漢族對於國內他族是也。何謂大民族主義者?合國內本部屬部之諸族以對於國外之諸族是也。……合漢合滿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等等,組成一大民族。”

    話說清代以前,漢族王朝往往以“中國”自稱,不過這裡的“中國”指的是華夏,是以中原地區為主的小中國。

    後金皇太極在位時,有時也以“中國”代稱明朝;等順治入關後,清廷就直接自稱中國,並將中國的範圍擴大到整個帝國統治地區。如此,過去的“小中國”就演變為了“大中國”,而“大中國”便成了多元一體的民族構成。

    滿清這一百五十多年搞的“滿洲、蒙古、漢人視同一體”政策,雖然目的是為了穩固統治,緩和內部矛盾,可不能否認的是,這一政策也為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就像之前提到的,天下老百姓已經沒人知道皇帝是滿人這一身份了。連林爽文和後來的五省白蓮教造反也沒有打出“驅逐韃虜”的口號,只說是官逼民反;所以對於北海鎮提出的“大民族”概念,在場的文人沒有一個提出異議。

    然而在座眾人對島國也好,對沙俄也好,都還是是抱著視其蠻夷的態度。佔了那些邊荒苦寒之地、海外荒島,打贏了蠻夷固然不錯,其實不打也沒什麼。

    這一切的核心在於,北海鎮有沒有實力問鼎中原,把滿清皇帝轟下寶座?

    江藩性格直爽,所以便開口道:“既然那趙王能屢敗朝廷大軍,為何不揮師入關?何況依容甫前輩所言,北海鎮有數艘海上巨舟,若是由渤海而入,直逼天津......”

    “慎言之!慎言之!”段玉裁急忙打斷,心說年輕人真敢說啊。

    洪亮吉這時道:“子屏所言亦是我所不解之處。”

    汪中道:“這個問題嘛,要從‘馬氏陷阱’開始說起。”

    谷藟</span>啊?馬氏陷阱?!江藩腦中立刻出現了地上挖一坑,把馬陷裡面的場景。

    “不過汪某說了一上午了,等吃過飯再說。”汪中說罷,對著門外叫道:“來人,上飯!”

    雖說是吃飯,可汪中還是忍不住在酒席上講了起來,結果這頓飯一直吃到了黃昏日落。

    席間汪中講了土地兼併的後果,歷朝歷代為什麼都逃不脫這個死循環。北海鎮之所以耕耘關外,主要目的就是先通過“廣積糧”的手段,解決民生的問題。

    在座七人想到昨天汪中提及的“拖拉機”、“收割機”等機械,再想到小麥畝產超過三四百斤之說,便已瞭然。

    洪亮吉和江藩曾遊歷各地,流民逃荒的悽慘場景都見過;而段玉裁則曾在貴州和四川為官,當地的民生艱難也是耳聞目睹。此刻眾人想到北海鎮在關外拓出百萬畝的良田,手握海量的糧食,一旦各地發生災情,再通過汪中提過那種的日行千里的鐵道,天下恐將再無饑饉。

    此時洪亮吉卻道:“不然。無饑饉之憂只是一時。天下人丁滋長,自康熙年至今已是十倍不止,即便是關外,田地總有墾完之時,到那時不還是容甫所講的‘馬氏陷阱’?”

    汪中這兩天也是心氣高,席間就不免多喝了兩杯,他漲紅著臉,對洪亮吉道:“君直可知,在這大海以東數千裡外,還有一偌大天地?”

    洪亮吉是擅長輿地的,別人不知他能不知道?雖然沒看過世界地圖,可從廣州十三行那邊引進的地球儀還是見過的。於是道:“容甫兄可說的是亞墨利加?”

    汪中頷首道:“其地沃野萬里,以北海大船航速,旬日便到。當地雖有土人居住,奈何不事生產。”

    一壺酒下肚,汪中已經有些醉眼惺忪,搖搖晃晃的對在座七人道:“以中觀之,北海軍之所以不進關的另一層含義,便是為了避免四方震動,邊疆不穩。眼下趙王需要通過跟沙俄的一場大戰來震懾外蒙各部。否則朝廷一旦失陷於關內,恐將如當年西遼......”

    門外站著的王長生一聽,心說好嘛!這位汪校長怎麼什麼都說啊!得了,屋裡這七位新來的一個也不能放走,全得去北海鎮呆幾年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