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六百四十二章 潮落潮生渡口風

    趙翼暗自得意的從信封中抽出趙新的親筆信,只掃了一眼,便不由「咦」了一聲。坐在他身後的兒子趙廷彥忍不住探身一看,也露出了驚訝之色。

    趙新的這封信要說內容上其實沒什麼,白話居多,而且大都是讚揚之詞,他說趙翼是「有經世之略,然而未盡其用」,又說袁枚「才雄學博,不屑寄人籬下」等等。其實以他如今的地位本不必如此,不過為了給汪中面子,給北海鎮的新科舉壯聲勢,總要配合一下。

    當然如果只是這些倒也罷了,頂多讓袁趙二人暗暗得意,最主要的是他那一手硬筆字引起了趙翼的興趣,頗有耳目一新之感。

    要知道明清時代但凡在科舉上成就的人,無不是寫的一手好楷書,也就是館閣體。雖說這玩意千手雷同,毫無個性,但卻是讀書人安身立命的入門功夫。

    令趙翼驚訝的是,趙新的這封信通篇都是用小楷寫成,雖說看上去不像是毛筆寫的,但依然寫出了毛筆的筆意,頗有歐楷的味道。每個字的筆劃雖然纖細,但字跡剛勁有力,飽滿緊湊,偶爾放縱舒展之間,又如長槍大戟,一看就是下了多年功夫的。單就這筆字而論,拿一個秀才輕而易舉。

    好吧,趙新他爹要是在場,一定會覺得很欣慰,當初用大巴掌逼著兒子臨摹了十年的鋼筆字帖,總算沒白費工夫。事實上趙爸當年是打算讓趙新進體制內工作的,有筆好字絕對會受重視;奈何趙新實在不喜歡那個氛圍,呆了兩年就辭職了。

    此時一旁的袁枚也覺出不對勁,便湊過來端詳了片刻,不由嘖嘖稱奇。他忍不住對徐大用問道:「恕老朽孤陋寡聞,這樣的寫法還是頭一次見到。敢問貴上的書法跟何人所學?」

    徐大用哪懂書法啊,他那筆蛛蛛爬的字還是這幾年硬著頭皮學的。袁趙二人見他一副茫然的樣子,也就不再問了。

    相比於趙新的客套話,汪中的信裡的內容就詳實了許多。他首先闡述了八月初北海鎮新科舉要考的內容,總的原則就是「正本清源、弘揚經學、文須有用」這十二個字。

    袁枚看了不禁曬然一笑,心說好你個汪容甫,折騰了大半天,原來搞的是顧寧人那套。然而他再一想,汪中、江藩、洪亮吉、焦循、段玉裁、劉臺拱這些投靠北海鎮的不都是顧炎武的傳人麼!

    祖師爺既然都這麼給力了,汪中等人自然要奉行不渝。

    話說在顧炎武的著作《日知錄》裡,關於科舉制度和八股文的批評幾乎佔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開篇七卷都和八股文直接相關;16~17卷是專門對科舉制度層面的闡釋;

    分之所固有,職分之所當為,而各俯焉以盡其力。」

    到了明初老朱當政,這位自然要繼續用本家的教材當考試大綱,不過那時的標準跟後來不一樣,也備受顧炎武推崇,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

    明初的進士科要考三場,第一場是三道《四書》題,第二場考論一道,第三場是策一道。當噴子誰不會啊?噴完了得有解決辦法才行。此外三場都過了還沒完呢,後面還有五關要過,騎、射、書、算、律。

    然而到了成化年間,「八股文」出現了。所謂的「股」,其實就是對偶,要求一正一反,一虛一實,一淺一深。

    考生一上來落筆先要破解題目的意思,講三句,這是四股;中間過接兩到四句,承接主題闡明其意,這又是四股;然後還得解釋聖人幹嘛要這麼說,所以得收兩句,叫原起;最後再作大結。

    這樣的規定其實主要是為了統一判卷標準,否則動不動就來個三千字作文,考官就得瘋了。只要前三句破題沒說對,後面寫的再好也沒用,直接就pass掉。

    明代的八股文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從明初至成化的八股文,稱為經義文,還沒脫離「宋元經義」的舊制,以經解、註疏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