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三八六章 汽油彈(求票,求推薦!)

    正是與董書恆的談話讓鄭惠恭開了眼界,要不然他還真不一定同意兒子去學技術呢!

    普通人的眼中,搞技術的人也還在工匠的範疇。

    提到工匠,大家的心中多少都有些歧視。千百年來工匠早就被打進了下九流。

    不過自從淮海軍成立以來,這種固有的觀念早已漸漸被打破。

    在華夏,搞技術的不僅僅薪酬待遇高。而且社會地位也在拔高。

    董書恆將工匠的技術等級和官員的行政等級掛鉤。雖然只能算是非領導職務,但是也算是官級了。這樣搞技術的人也可以在官員面前抬起頭來。

    另外,董書恆還要求人事部門在一些崗位提拔專業的技術人員。

    他對人事部門提的要求就是“不能讓外行的人指揮內行的人”。在一些專業的技術部門,主官必須要是懂技術的。

    實際上,董書恆這麼安排也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當出現了技術上的問題時。

    主官就不能以自己不動技術為理由,再將責任推給底下的人。

    主官負責制,在華夏的官府通行。

    董書恆告訴手下的官員,做多大官就要擔多大的責任,沒有這份擔當的人趁早下去做個小辦事員。

    ……

    結束了海州的行程,董書恆對徐州市的建設很滿意。成為一個大直轄市,整合了蘇北的資源之後,徐州的未來必將更加的輝煌。

    後世的徐州在礦產資源枯竭之後,逐漸的變得沒落,一方面跟其企業轉型沒有跟上有關係,同時還是受到了地域的限制。

    現在的大徐州整合了蘇北的資源,不僅有徐州的礦產,還有海州優良的港口,甚至有後世鹽城北部以及宿遷的大片土地和人口資源。

    這裡逐漸形成了以徐州為中心的一個製造業的中心。而且不僅僅侷限於製造業,各種關係民生的輕工業的發展也沒有落下。

    畢竟有海州優良的港口,這裡的原材料進口以及商品的輸出都極為方便。

    海州港離著朝鮮王國和日本地區的距離都不是很遠,還是有很強的區位優勢的。

    離開了海州,董書恆繼續乘坐火車沿著黃海之濱南下。原本鹽城地區的中部和南部地區已經重新劃分為東臺府,不過府的行在卻轉到了大豐新城。

    這也讓這座新興的城池更加煥發出活力。

    大豐這座城完全是淮海軍當初在一片荒地上建造起來的。

    看不到一點點的古代城池的痕跡。

    城市沒有城牆,城市的中心是一個轉盤型的大廣場,廣場中間是一座雕塑。雕塑很簡單就是一個煮鹽的大灶。

    雕塑底座的石壁上雕刻著大幅的壁畫,其中第一幅反應的是董書恆在鹽丁中招募團練,第二幅是當時的淮海團練出征時的場景。

    整個壁畫,大概反應了復興軍成軍之時的經過。

    廣場上還有董書恆當時在城市奠基之時所栽種的雪松。

    沿著這個大轉盤向四周延伸出了九條道路,整個城市呈現八卦盤一般的形狀。

    外圍的街道呈現圓形一圈套著一圈,假如要是乘坐熱氣球到空中,一定會為這座城市的外形所折服。

    靠近轉盤的一圈是政府的辦公大樓以及一些大的商鋪,還有銀行郵局等公共服務設施。這一圈的建築基本山都是樓房,建築比較高大。

    接下來就是一個個居民區,有獨門獨院的小別墅,也有聯排的公寓。

    整個城市最為豪華的學校坐落在居民區之間,學校的設計仿照後世,三層的教學樓錯落有致,寬敞的操場中間豎著一根高高的旗杆,鮮豔的紅底金龍旗隨風飄蕩。

    董書恆在東臺府總長的帶領下在這座城市逛了一下。這座城市可能是在華夏最接近後世的城市了。城市的街道上有專門栽種的綠化設施,街道下面有完善的排水設施。

    這座城市也是歸化的外國人居住得最集中的城市。他們大都在工業區工作,居住在大豐城。

    所以在城郊可以看到不同風格的教堂,有天主教的,也有基督教的,甚至還有猶太教的。

    在城市中逛了一圈,董書恆就跟東臺府的官員作別。

    他自己帶著隨員來到了大豐的工業園區。

    工業區的面積最近半年並沒有擴大,半年之中,很多原來淮海公司的企業都變成了國屬企業。

    可以說這裡就是華夏國屬企業的發源地。大量的人員從這裡抽調出去。然後剩下的人組成了新的管理層。緊接著,又有大量的新人補充了進來。

    所以整個工業區,沒有擴大,倒是也沒有縮小。

    介於現在華夏的產能奇缺,所以政府還不會自費武功,轉移出去的只是工廠培養的人才,而不是工廠的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