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三八九章 少年軍校

    董書恆從高郵去了揚州,本來他到揚州的事兒在高郵都辦好了。

    但是他想到了在揚州辦的少年軍校。還是決定去看看孩子們。

    自從去了江寧之後,他到少年軍校的次數就少了很多。

    以前在揚州的時候,他幾乎是每隔幾日就到軍校中去一趟。

    給這些孩子們去講一講課,和他們聊聊天,甚至有時還會跟他們一起玩耍。

    揚州少年軍校。

    此時的操場上正在舉行一場蹴鞠比賽。

    話說,這個蹴鞠比賽還是董書恆在軍中推廣開來的。

    後來漸漸地給所有小學也都建了蹴鞠場地。蹴鞠這項運動漸漸普及開來。

    傳統的華夏蹴鞠比賽項目,在中國古代大致相當於街頭足球在近代巴西。

    這是一項市井的娛樂活動,而在城市中,有大片草地是不太現實的。

    草也不是重要條件。即便是有草地,唯一的可能是一大片空地上長雜草,重點還是空地。

    這也和蹴鞠的規則有關。當時的蹴鞠大概類似於現代的毽球。可以允許用除手之外的各個部位觸球,但是球不能落地。

    因此也就不需要草皮來平滑球的滾動。平地也可以保護蹴鞠者的身體免受傷害。

    董書恆一直通過精武會來推廣全民運動。武術其實也是一項運動。

    不過,都說窮文富武,武術訓練的成本太高,而且很多時候都枯燥乏味。

    所以董書恆就試著推廣一些競技性的體育項目。這些東西咱們華夏文明的歷史上還是很多的。

    只是宋之後,程朱理學大行,華夏的民間趨於保守,將這些體育運動都打成了“黑五類”。

    蹴鞠就是其中之一,自從高俅因為玩蹴鞠而被宋徽宗重用了之後,只要玩蹴鞠的似乎都有了奸臣的潛質。

    華夏的百姓不是僅僅吃飽飯就能夠將體制提升,科學的運動也是必要的。況且,董書恆也不希望華夏的學校中培養的都是體弱的書呆子。

    漢唐時的讀書人大都還是文武全能的。上馬能夠殺敵帶兵,下馬能夠治國理政。

    所以華夏的教育部規定:所有的學生每天都要有一節體育課。

    這是對所有學校的硬性要求,不僅僅是小學、中學,就連對書院都是這樣的要求。

    此時的少年軍校的草場之上,郭巖絕對是那個最亮的仔。

    只見他一直將球控制在身邊不落地,左右躲閃走位,向著球門靠近。然後一個頭球將球頂進了那比球大不了多少的門洞。

    蹴鞠場邊頓時響起了歡呼聲,不僅僅有男生的還有女生的。

    後來在規範少年軍校的時候,董書恆決定在中學之前不給男女生分校。

    華夏那種保守的男女大防傳統總要慢慢地打破。董書恆可不希望以後的華夏各地還全是男女分校。

    這樣對資源也是一種浪費,有時候打破傳統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改變下一代。

    兩年前,董書恆救了這個孩子的時候,他還是一個髒兮兮的瘦弱小男孩。那時的他用自己弱小的脊樑去保護年幼的妹妹。

    現在兩年不見了,沒想到郭巖長成了一個俊秀少年郎。

    也許他天生就是一個高個子,只是以前缺衣少穿。

    現在吃了兩年的飽飯,這孩子一下子竄高了一頭。

    此時的郭巖已經是一個十幾歲的青春期少年。

    其實,郭巖到現在還經常會記起當年在礦洞中的日子。

    那時候他的身材瘦小,礦洞中有些比較狹小的地方,成年的礦工鑽不進去,都是他們這樣的小孩子鑽進去。

    通過小洞鑽到沒有任何支撐的礦坑中採礦,本來就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

    小孩子可以鑽過去挖礦,但是並不會設置支架等防護措施啊!

    幾乎每天,郭巖的身邊都會有小夥伴消失不見。

    那時的郭巖雖然小,但是已經在礦上生活了很多年。他遠比他的年齡要成熟。

    他很清楚,那些小夥伴都被壓在礦底下了。有時候坍塌僅僅是將小洞給堵住了。但是黑心礦主並不會去浪費人力救這些一文不值的孩子。

    郭巖有一次聽到一個坍塌的小礦洞中,連續幾天都響起石頭敲擊礦壁的聲音。那一定是自己的小夥伴在呼救,可是他什麼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