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沈夢如 作品

第49章 天光墟撿漏

  不到凌晨5時,現場攤位就已被檔主貨物堆滿。天微微發亮,人聲開始鼎沸。早上6時以後,買與賣開始進入高潮,人潮高峰有超過上萬人在現場。

  這裡的交易額可觀,時有數千元甚至過萬元的古玩成交。來自省內及全國各地的近千名攤販在此聚集,交易各式古玩、舊書籍、舊傢俱,舊工藝品。文昌北路天光墟成為了撿漏者的聖地。

  陳勇一個一個攤位查看,走了大約十多個攤位,終於在一個賣古錢幣的攤位停下了腳步,蹲了下來。這攤位以銅幣為主,攤主五十多歲,說著一口的粵語,正在與一位顧客交談著。

  陳勇認真看了一下,這個攤位很有色,賣得全是南粵省地區的銅幣。攤主把銅幣按面值的大小,分別裝在塑料盒裡面,盒子也不大,也就裝二三十斤左右,共有4個盒子,每個盒子都裝得滿滿的,陳勇隨手拿起一枚,這枚銅錢是粵省所制光緒通寶。

  粵銅幣是光緒十三年(1887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奏準朝廷,創建粵造幣廠,粵錢局寶廣局。1888年引進英國伯明翰喜敦工廠的機器,1889年生產出機制銅幣,也是我華夏錢幣歷史上第一批機制幣,光緒通寶方孔一錢。1900年開始流通發行。

  粵銅幣又分五大類:粵省造光緒通室,粵省造光緒元寶,“粵”字大清銅幣,粵仙版銅幣和五羊銅幣。

  陳勇手上拿著的就是光緒通寶方孔壹錢是穿孔的,發行量大收藏價值不高,挑了一整盒,也沒有發現有收藏價值的,又換了一盒,這一盒全是光緒元寶二十文的,隨便手翻看了一下,就又換了一盒。

  這一盒是面值大雜燴,有光緒元寶十文的,也有五仙到一仙不等,手不經意就拿起一枚銅幣。這是一枚紅銅所制錢幣,民國二十五年造的五羊壹仙,品相近完美,這枚是銅錢大珍。後世這枚銅幣價值幾十萬。五羊壹仙之所以成為大珍就是產量少。當時民國發行的時候,民眾認為銅幣圖案不祥有(羊入虎口)之稱。發行流通不到一年就停產回收熔燬,發行時間短留在民間非常稀少

  陳勇就著手先挑紅銅的。因為紅銅的顏色不一樣,非常好挑,這一挑不得了,紅銅的就有一百多枚。這一下陳勇就不淡定了。陳勇前世記憶裡全華夏,有記錄也就二千多枚。陳勇把紅銅的先放一堆,然後再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