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沈夢如 作品

第882章頂尖人才

  有人領到5萬元的,有人領到10萬元的,也有領30~50萬元的。

  拿到獎金的就有好幾百人,大部分人都回家過年了,只能先存放起來,等過完年回來上班,再把這些錢交到獲得獎金的科研人員手裡。

  陳建斌看見科研人員拿到了年終獎和獎金,那種滿心歡喜,表情激動的樣子,深深的打動了他的內心。

  此時此刻陳建斌心裡非常的難受,國家科研基地科研人員,每年工資和獎金,還有其他福利全部加起來也就是五六萬元,而且要論資排輩,按照職務的高低來發放工資,而不是按照個人的成績表現和貢獻相掛鉤。

  而人家的私人科研基地,單單年終獎就相當於國家科院科研人員的兩年工資,還不算平時的工資和獎金。

  這就是差距。

  為什麼華夏國留不住人才,這就是現實版寫照的一面,同時還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因素。

  陳建斌心裡非常清楚,如果華夏國在使用人才上,不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恐怕會影響到國之根本。

  特別是要留住頂尖人才,頂尖人才和科學的發展幾乎是同步的,這在近代的歷史中已經留下了深刻的痕跡了,隨著諾貝爾獎的橫空出世,讓頂尖人才第一次有了一個衡量的標準。

  不得不說在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中,可謂是鮮有華人獲獎者,可反觀與我國採取同樣社會制度的蘇聯,卻源源不斷地創造著頂尖人才,可謂是輕鬆程度如同春筍般前出不窮,拔地而起。

  陳建斌覺得,除了教育上的差距外,學術環境以及他們在社會上的影響力都是一個原因,當然我國就連留住僅有的頂尖人才都成了困難,在這其除了工資待遇上的問題外,還牽扯到了方方面面的問題,可以說留不住頂尖人才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政策問題,相反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那麼我國究竟缺少什麼呢?

  陳建武不停的反問這個問題,他也花費了一定的時間去了解和調研,得出了一些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