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子彈 作品

第一百九十章,楊鵬對鄉紳。

  為了讓子彈在槍管中得到持續的推力,需要控制彈藥的燃速。在黑火藥時代,可以通過控制火藥顆粒大小來得到滿意的燃速。如果使用硝化棉做彈藥,則可以通過改變硝化棉的含氮量來控制彈藥燃速。

  在後世,含氮量12.5%以上的硝化棉被稱為爆炸品,就是因為含氮量太高燃速太快。而含氮量12.5%以下的硝化棉則沒有這樣猛烈的燃速,被稱為是易燃固體。當含氮量降到一定程度後,硝化棉甚至無法在密閉的槍膛內燃燒。

  控制硝化棉的含氮量有很多辦法,比如可以通過控制硝酸和硫酸的比例實現,當然最簡單的一種辦法就是改變混合酸液中水的含量。知道混合酸液中水含量達到20%的時候,硝化棉中的含氮量會大幅下降到11%。

  含氮量11%的硝化棉,不但不會爆燃,甚至會被用來生產賽璐珞塑料。當然,以楊鵬現在的工業水平,根本沒法測定酸液中的各種成分含量。楊鵬所能做的,只是試驗各種濃度硝酸、硫酸生產出來的硝化棉威力,尋找一種最適合於范家莊米尼步槍的工藝製程。

  忙了十幾天,試驗了無數次後,楊鵬終於找到了最適合的工藝製程。在這種工藝製程下,楊鵬的步槍能用最少的彈藥達到可觀的子彈破壞力。楊鵬把這種工藝製程定下來,開始按此大規模生產硝化棉。

  新的火藥保存不易,但是實戰效果是很好的。

  十一月,楊鵬的士兵們已經開始使用新式火藥訓練。老兵們稍微練習,就很快習慣了這種新火藥。新火藥燃燒後不會產生殘渣,不需要清理槍膛,讓士兵們的射擊速度極大提高。原先一分鐘只能打三發子彈,如今士兵們一分鐘可以完成四次齊射。

  汪銘是個秀才,是山東濟南府齊河縣的豪紳。他家在齊河縣華店鄉廣有產業,光田地就有二百二十頃。至於米鋪、油鋪,布鋪,多不勝數。整個華店鄉華店鎮上的產業,十有七八是他汪銘全的。汪銘全在華店鄉,那是說一不二的人物。

  就算是在整個齊河縣,哪個不知道他汪銘全?哪怕是縣太爺見到他,都要禮讓三分,叫一聲汪公。汪銘全五十多歲,一妻七妾,膝下有五子四女,過得是錦衣玉食的日子,本來也沒什麼煩惱的。但這些年來,天下的形勢,卻越來越讓汪銘全擔憂。

  契丹和山賊,是汪銘全擔心的事情。契丹南下一度攻到了山東附近城下,差點就攻破了齊河縣縣城。汪銘全那一次躲在縣城的自家宅子裡,體驗了一把心驚膽跳的感覺。為了加強城防,汪銘全當時捐了一百兩出去,給縣太爺犒軍。

  雖然一百兩十分少,說起來有些丟人,但這年頭大家都這樣。那一次守城,齊河縣的其他財主們捐得還更少呢。誰捐得多,大家都像看傻子一樣看他。這年頭髮財的,都是任它天塌下來也不出力的那種人。不過契丹來了又走了,有驚無險,平日裡最讓汪銘全害怕的,還是天京新城的楊鵬。

  楊鵬在天京新城收商稅,盤剝士紳,這就不說了。關鍵是楊鵬在滄州向士紳收田賦,那是斷士紳的命根子。沒有免賦權,還有哪個農民會帶著田地投獻到士紳名下?楊鵬在滄州向士紳收稅以後,汪銘全便聽說滄州的士紳們為了留住田地,都已經把地租降到和田賦差不多的水平,收入暴跌。聽說不少士紳因此養不活一大家人,把僕人和丫鬟都清退了。更誇張的,連小妾都養不起了,都送了出去。www.33qxs.m

  楊賊這斷的,是天下士紳的命根子。不僅如此,楊鵬還在山東大肆收留流民,和士紳們爭奪輿論的控制權。

  就說這華店鄉的事情,在華店鄉,只有汪銘全一個人有話語權。汪銘全說的話,就是律法!華店鄉的那些讀書人,哪個不是汪銘全建的族學裡培養出來的?這些人或者在汪家店鋪裡擔任賬房,或者在汪家做收租的師爺,哪個不靠他汪銘全的生意過日子?哪個不奉他汪銘全為主?

  這些人說的話,這些人的議論,就是華店鄉的輿論。說到底,華店鄉的輿論,還不是看他汪銘全的臉色變化?他汪銘全要是罵一個人,第二天整個鄉都在罵。那些農民,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華店鄉,毫無見識,還不是跟著讀書人的輿論說話?

  正是這種對輿論的控制,讓汪銘全可以過錦衣玉食的日子,而小農要交沉重稅賦吃糠喝稀。但汪銘全想不到的是,楊鵬居然求來了聖旨,跑到山東來收留流民,那些佃戶都和楊鵬的那幫人跑了,沒有人種田還是鄉紳嗎?。

  這是天要翻了麼?“張老頭,你若是再僱人來講天京新城的事情,我便把你這個茶鋪拆了!”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卻朝著最讓汪銘全害怕的方向發展了。天京新城的楊鵬,居然調了一萬多大兵入山東,說是“奉旨”收留流民。每個縣,楊鵬都駐紮了一百名大兵。

  楊鵬的大兵,那是如狼似虎,連契丹都害怕的。小小一個齊河縣就來了一百大兵,那豈不是要讓齊河縣士紳的命?十二月十七日,三個楊賊的大兵,帶著兩份天京新城的消息,親手把報紙交到了茶鋪老闆張老頭的手上,讓張老頭大膽念報。

  張老頭不知道是吃了什麼熊心豹子膽了,居然自己上陣,當著華店鄉的農民面前念起了天京新城的消息。等汪銘全帶著一百家丁殺上門去的時候,茶鋪理已經站滿了人,張老頭正在唸社論文章《為什麼天京新城的百姓那麼富?》,汪銘全聽到那句“說到底,天京新城百姓之所以不吃糠喝稀,就是因為向士紳收稅,減免了小農的稅賦”,氣得頭髮都快豎起來了。

  他一揮手,一百家丁衝了上去,把張老頭打翻在地,把三個楊鵬的大兵團團圍住。當時一個楊鵬的大兵拔出鋼刀衝出了包圍,騎著大馬往縣城裡逃了。剩下的兩個楊鵬大兵則被汪銘全拿下,綁了起來。

  汪銘全把張老頭和兩個士兵都綁在集市最中間的旗杆上,當著全鄉的農民的面,要用鞭子抽死張老頭和兩個楊鵬的士兵。他派家丁到各村去叫人,讓農民們都來看看,看看張老頭投靠外人,在華店鄉讀天京新城的事情的下場。

  隨著汪家家丁挨家挨戶地叫喚,集市上聚集的農民越來越多。衣衫襤褸的農民們惶恐地看著汪老爺,看著綁在旗杆上的張老頭,沒一個人敢大聲說話。

  汪銘全站在人群中間,大聲說道:“我讓大家今天來集市上,就是來做個見證。讓大家看看山東還有沒有王法,看看山東有沒有楊鵬那廝的容身之處。”

  “這個張老頭,夥同楊賊讀十惡不赦的天京新城消息,論罪當斬。我今天讓人用鞭子,抽死他!”“這兩個楊賊的賊兵,我也要抽死,讓楊賊知道我山東不是無人!”

  農民們哪裡知道為什麼這三個人為什麼該死?反正汪老爺說要抽死這三個人,那這三個就肯定沒活路了。農民們目光麻木地看著集市中間的行刑場,沒有一個人說話,只等著看汪老爺的家丁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