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四三二章 一場觀摩課


  鼓浪嶼的洋房都是英國人建造的,距離碼頭比較近。

  租界被收回來之後,這裡一部分被劃為閩華公司的辦公地,一部分被劃為同文館的校舍。

  而在現在,這裡建築在瞬間就成了艦炮射擊下的犧牲品。

  好在建築裡面的人已經提前轉移,就連傢俱都搬的一個不剩。

  英國遠征艦隊的行程一直都在護衛軍的監視之下。

  而且華族一向有一個習慣就是做好緊急預案。

  在一公里外的一座小山包上,袁源帶著同文館的學生站在橋頭,這裡暫時是安全的,他們眼睜睜地看著土石橫飛的碼頭區域。

  炮臺上的守軍在奮力反擊,但是雙方的實力相差懸殊。

  
  英軍可以一邊火力壓制炮臺,一邊對港口的商業區進行轟炸。

  董良得感謝滿清幾百年的海禁政策,大部分的城池都不在海邊的位置。

  像是廈門這樣的城市,都是後來才發展起來的。

  事實上,廈門的主城區也不在海邊,英國人的艦炮根本就夠不著。

  “你們都看到了嗎?這就是元首經常講的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捱打,洋人的道理都在他們艦炮的射程範圍之內。”袁源對身邊的學生們說道。

  這些同文館的學生年紀並不小,很多都是半道出家,該學洋文,有些以前就是通譯。他們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念。

  這些人在同文館除了學習外語、翻譯,還學習政治和外交。滿清沒有專門的外交人才,原本理藩院的那套對外交往模式早就已經過時。

  此時的世界已經形成了一套簡單的外交規則。當然了,這套規則是那些洋人列強制定的,實質上是為他們服務的。

  比如說條約中常見的最惠國待遇。大家都知道這是片面的最惠國待遇。

  同文館的學生只有一兩百人,這些人站在袁源的身後,看著遠處海灣中那高聳的戰艦桅杆,還有戰艦上冒出的一束束黑煙。

  曾幾何時,華夏的敵人只有來自北方的草原民族。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世界變了,敵人乘坐大船從海上而來。

  東南沿海成為了抵抗外敵入侵的最前線。廣州、福建取代了原本北方三邊的地位。

  “記住,你們的嘴巴就是武器,除非我們有一天強大到足以碾壓整個世界,否則華族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以後你們要走出去,幫助華族爭取到更多的朋友,要用你們的嘴巴去抨擊華族的敵人,用你們的頭腦去縱橫捭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