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缺礦

而部分的外殼也完全可以用木頭來代替,這樣可以減輕一部分的重量,在保證射程和耐久性的同時,減輕士兵的負擔,可以延長士兵戰鬥的持久性。

“如此,也未必能夠。”

喬瑋便只好問道,“那如今場內有的鐵與百鍊鋼,又能支撐用多久呢?”

“如今場內的儲備,生鐵不足二十石,百鍊鋼不足一半。”

東漢的一石,相當於29.76公斤,換算一下,的確是不多,生鐵和百鍊鋼加起來,連一噸都沒有。

製作五百柄機巧連弩,即便按照現代標準,大概是4公斤上下,而且怒身以木、竹片等材料進行製作,也至多隻能製作不到三百套工件。

喬瑋不免有些疑惑,問朱治,“為何場內沒有材料儲備呢?”

按道理來說,吳郡的司金場應該算是江東軍比較具有規模的武器後儲才對啊。

朱治苦笑一聲,“因為江東沒有可開採的冶鐵礦石。”

喬瑋忽然想起來,漢代的鐵礦開採技術有限,冶鐵的技術主流,主要集中在五都,即邯鄲、南陽、蜀郡、洛陽、臨淄。

而其中,邯鄲的鐵礦最為豐富,南陽走的是技術流,但無論哪一個都和江東無緣。

因為冶鐵業集中在五都發展,相應冶鐵業最發達,技術最頂尖的人才,也多會集中於五都之中。

這真是一個令人多麼絕望的事實。怪不得孫策孫權兩兄弟每次打了勝仗,對於繳獲對手武器這件事情那麼執著了,感情是因為後備實在匱乏,能多搶到一件裝備都是自己的。

喬瑋想了想,給出了一個答案,“無論最後鐵石夠不夠,先把司金場內能做的先做起來。”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負責上天入地燃燒靈魂。

上頭boss發佈的指令,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得上。在有限的條件裡,即便什麼都做不了,也不能什麼都不做。

她給了朱治一疊厚厚的方案計劃書,這可真的都是純手寫的稿子,是她在軍營裡的時候就思考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