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舉哀

徐夫人殉情的消息很快便傳了出來,百姓也都紛紛感慨徐夫人的情深義重,和吳侯孫策之間的感情也被傳為了一段佳話。

袁琅琅本來是打算去請罪的,但吳老夫人悲傷過度,根本就不想見任何人,袁琅琅站在門口,也算是暫時鬆了一口氣。

孫權跪在孫策的靈前,帶著眾人舉哀,哭得幾次不能自已,堂中眾謀臣將領無不動容。

唯獨孫翊卻低著頭,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而張紘卻多了一重擔憂,輕輕拉了拉張昭的袖子,“主公已經為君侯哭了兩日了,再哭下去也不是辦法。子布乃是君侯託孤之臣,合該勸說主公速速起身巡查軍營,以安軍心。”

張昭卻顧自不動,彷彿根本沒聽見張紘的話一般,只是低著頭繼續為孫策舉哀。

張紘再用了點力氣去拽張昭的衣角,而張昭依舊不為所動。

兩次提醒都故意置之不理,張紘便明白張昭的意思了,這是對孫策臨終前的囑託不滿,想撂挑子了。

張昭屬意的是孫翊,但孫策卻罕見地沒有采納張昭的意見,而是直接將印綬、兵符全部交給了孫權。

張紘原也是屬意孫翊的,但就這兩日舉哀來看,他也開始有了新的想法。

孫權主持喪儀之事,與叔父孫靜有商有量,而孫翊卻在喪儀之上多有和謀士、將領攀談,常有議論喪儀不善之處,拉攏了一批將士在堂下多有怨言。

孫翊也和張紘議論過此話,但張紘卻道,“三公子也是孫家之人,主公驟失兄長,心緒悲痛難耐,又甫接江東之重任,若有未盡善盡禮之處,三公子合該遮掩一二,而不該在外臣面前折損主公威嚴。”

張紘並不覺得孫翊此舉能彰顯他本人有多高明,反暴露了他並不闊達的心胸。為人主公者,若處處想要彰顯自己的厲害,絕成不了大器。

孫翊被張紘一頓諫言訓得臉色鐵青,臉上怒氣盡顯,反唇相譏道,“我阿兄前腳才走,後腳東部都尉就主公主公的,喚得殷勤。東部都尉變臉如此之快,某是自愧不如,就是不知道我阿兄在天之靈見了會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