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潼關 作品

第一百六十六章 秋墳鬼唱詩

  然而不僅僅是村民,江聞仔細觀察了一圈後發現,就連精神意志遠超常人、武學造詣也殊於凡俗的嚴詠春,此時也掩蓋不住精神上的疲憊,只剩下眼底燃燒未熄的堅毅之色,在幫助著她抵抗著外界傳來的重壓。

  “嚴姑娘,你還好吧?”

  江聞抬眼一望就知道,這是神思虛耗,思慮過度的症狀,長此以往很可能對精神造成損害,於是出言詢問。

  嚴詠春勉強一笑,皎好面龐在月光下顯得有些蒼白。

  “我沒事的,江掌門。村裡最近不太平,容我我到了前面再告訴你原委內詳。”

  幸好章丘崗村並不太遠,眾人望著道路起伏而去,很快就來到了一座小山丘旁,看見一片疏密有致的樹林,其中顯露出一條羊腸小道。

  眾人於是又匆匆忙忙地穿過一座雕刻著“海不揚波”的石牌坊,終於看見村屋民房錯落的樣子,外表上看去安謐寧靜,村子正陷入深夜的沉睡之中。

  然而靠近一看,江聞他們才發現這村子房屋雖整潔,可屋簷之下密密麻麻覆壓著一排白紙燈籠,上頭的紅色奠字清晰到幾乎猙獰,迎風晃動不息,竟然留下一片鮮血淋淋的影子。

  就如袁紫衣先前所說,章丘崗村的年輕人受人哄騙下水溺亡,如今幾乎是家家戴孝的慘狀,本就六神無主之時,難免更加魂不守舍。

  當江聞一行來到掛滿白紙燈籠的屋前,一直走過面前的村民卻各個目不斜視,腳步越來越快,幾乎是小跑起來躲避著自己的住所,竟是連一眼都不肯看去。

  袁紫衣不免心生疑惑,轉頭悄悄看向道路兩側的村屋民宅,走馬觀花般忽略掉千篇一律的矮牆茅頂,想覺察到事情的弔詭之處。

  她在逼窘狹小的村屋民宅前走過,只見屋中燈火昏暗、亂影紛繁,竟然還不如白色燈籠照耀的門口來的明亮。

  在一間間村屋的影影綽綽中,袁紫衣隱約看見有人站在某個房門之中招手問候,穿著顏色褪盡的素麻外衣,微微彎腰垂首,完全看不清神色面貌。

  袁紫衣猛然察覺異常,迅速停下腳步,飛快地退回剛才窺見白影的房屋門前,可這一次她卻只覺得頭皮發麻,冷汗瞬間浸溼了後背。

  “紫衣姑娘,你怎麼了?”

  江聞也好奇地停下腳步,來到呆立不動的袁紫衣身邊,卻被她冰冷出汗的手掌瞬間攥住,另一隻手堅定指向了屋內。

  “我……我剛才明明看見,有人在屋裡招手的……”

  江聞心中一跳,也看向袁紫衣所指的方位,卻只見到燈火幽微的村屋民舍當中,突兀地點著兩盞昏黃微弱的油燈,而旁邊的白色蠟燭早已燃盡,化為供桌前那一灘融化殆盡的蠟白痕跡。

  洞開的門板上貼遍慘白符籙,密密麻麻極像是陰暗處滋生的黴菌斑點,但袁紫衣所說的招手之人全無所見,只有一口碩大黑棺擺在正堂當中,而棺蓋單獨立在一旁,纏繞著一匹又長又厚的粗麻,堂中地板上還滴落著一些可疑而腥臭的水漬。

  “陽宅陰居,神人守戶……”

  江聞喃喃自語,果然發現了黑棺前頭的供桌之上貼著一張大紅紙張,並用粗劣曠邁的筆法,畫著一位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鬍鬚硬如鐵戟的長髯神人,身穿大紅袍服,怒對著江聞的目光。

  “就是不知道他們怎麼會把屍體放在家中,屋裡卻沒有人住?”

  在這種極度的心理暗示下,江聞也不確定袁紫衣究竟是看見了什麼,但他清楚久留無益,便立刻拉著她離開那處民房了。

  一路看過去,江聞發現每間村屋民舍都大同小異,千篇一律地皆是當堂黑棺、紅袍神人,屋間歪斜甬道也看不到一絲人影,整座村子都像被死人所佔據,化為一處詭譎陰暗的鬼村。

  道路盡頭是一座氣勢恢宏的巍峨廟宇,魚貫而入之後發現,廟裡竟然住滿了惶惶不安的村民,紛紛從儀門到大殿前露天而居,彷彿只有在近在咫尺的神明庇佑下,才能換來一絲心慰。

  廟門上寫著“南海古廟”四字,屋頂的正脊側脊採用石灣陶瓦、博古花板,上有飛龍戲珠,鰲魚鎮脊,綵鳳朝陽,神獸護衛種種形造,無不是結構精巧、巍峨恢宏,正符合這座軒昂大度的廟宇之風。

  沉默了一路的嚴詠春,在踏進南海廟大殿的那一刻,才深深地吐出一口氣,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茫然無奈,卻似乎沒有發現袁紫衣神情的異樣。

  “江掌門,這幾天我們在村裡見到太多離奇詭異的事情,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描述……”

  嚴詠春站在大殿之中,看著神龕中穿著大紅蟒袍的威嚴神像,娓娓說出近來遇上的事情。

  章丘崗村身處江畔海口,最早不過是突兀於西江畔的一處山崖,歷來都有些江怪石蟠的異聞,就連腳下這座巍峨壯觀的南海古廟,也是往來江海的海客商旅捐資修建、護佑平安的。

  但這廟中不塑龍王媽祖,所祭拜祈禱的是廣利洪聖大王,自古以來就是掌控制壓南海的神人,最擅能制服江河洪波、平衡雨旱災異。

  廟宇中有青磚石腳,紅階磚鋪地,外面那堵綠豆青水磨石磚牆,色澤發青宛如墨玉,質地細密光潤,工藝十分精細,據說乃是取海眼龍穴中的水精泥土燒製,水火雷電都不能損毀。

  而廣利洪聖大王身像的背後,有一副大浮雕壁畫,正中雕刻一隻正在南海神廟上空噴水的五爪金龍,遠處有白帆點點的大小海船,浮雕壁畫兩側有一副對聯,分別是“伏波萬里顯真龍,順水千舟朝洪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