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潼關 作品

第一百六十六章 秋墳鬼唱詩

  相傳這尊神像所在、壁畫下方,就鎮壓著傳說中的龍穴位,這條龍脈從龍頭山經南海古廟,越珠江至番禺化龍岡尾,而龍穴位在神廟大殿南海神像底部中央,鎮壓住了萬丈洪波,避免嶺南諸郡化為澤國。也是因此,龍穴位下方的泥土即便身處章丘崗上也終年溼潤。

  但事情就在最近,出現了些許的異常。

  村中青年下海捕魚時,經常從西江上眺望間海口之中,飄蕩著一艘龐然銅船,渾身銅鏽斑斑、不見帆槳,隨波飄搖在萬丈洪波之上,每到午夜從海中浮現,就會發出震耳欲聾的錚鳴之聲,還夾雜著漫天喊殺怒吼之音,場面極為駭人。

  在那之後,章丘崗外就經常有往來船隻失事,特別是清廷水師艦船靠近屢屢傾覆,只能倉促掩埋在沿途的沙洲之上,屍骸隳露慘不忍睹,每到子夜時分常有鬼哭之聲傳來。

  此事唯恐動搖軍心,廣州提督密囑不傳,違令者斬,可章丘崗村被著連日來的傾覆船舶折磨不已,任誰也不希望每天醒來,都會在家門口碰上許多死屍和殘肢,故而他們延請法師做法,想用水陸道場衍滅海中的怨氣。

  就在十天前,村裡來了個自稱活神仙的邋遢道士,先是演化了一場“磨頭洗面、脫胎換骨”的“仙術”,從邋遢粗礪的野漢變成面如冠玉的道人。

  隨後,他又從葫蘆裡放出兩條泥鰍般大小的“蛟龍”。他在海邊挖出一個小坑,然後將那兩條泥鰍投入此水坑中。只見泥鰍入水後,立即在坑內來回遊動,以其尾部掃過水坑四周,水坑的四周隨著其尾部的接觸而塌陷下去,水坑的面積變的越來越大,坑內之水也暴漲起來。

  不一會兒,海中水坑的長寬都變的有好幾尺之大了,這時道人才對村民說:水坑如果變的更大了,那這兩龍就難以再捉住了,於是他便將這兩條龍變的泥鰍收回到瓶中。村民見此才相信真的有龍,從此對自稱活神仙的道士非常尊敬。

  步步贏得信任之後,這名道士斬釘截鐵地對村民說,最近章丘崗村屢見靈異詭怪,是因為龍穴之下走脫一條千年古虺,孳生為這西江之外、南海之底的一條孽蛟,它數百年來吞食海底的前宋古屍,已經快要成了氣候,這才幻化出當初宋末銅船禍害生民黎庶。

  廟中洪聖大王雖然法力高深,卻被龍穴困住,也無法到茫茫大海中擒拿妖物,村民必須如同端午那般選在陽月陽日划船擊鼓、投粽驅虺,把孽蛟趕回龍穴之中重新鎮壓,才能消弭這場禍患。

  對此村民信以為真,便派出了村中精壯男子,出資做舟擇日下海,還讓活神仙閉關連夜做法,為龍舟開光,確保萬無一失。

  可誰也沒想到,這名“活神仙”其實是“活閻王”,他此行早已圖窮匕見,竟然連夜鋸斷了龍舟並用膠粘合。第二天村人劃舟到海中央遭遇大浪,闔船傾覆,這才重演了南巡狩不返的昭王故事……

  “我來到章丘崗村的時候,慘禍已經釀成,氣憤不過才留下來主持公道,防止有人趁火打劫。”

  嚴詠春說得很尋常,可像這樣家家戴孝的慘劇,更意味著章丘崗村的青壯年男性勞力喪盡,只剩下些老弱婦孺煢煢孑立——這正是嚴詠春學拳的初衷,顯然是因此動了惻隱。

  “嚴姑娘如此慈悲為懷,尊師五枚師太見到一定會欣慰無比。”

  江聞稱讚著嚴詠春的同時,故意看了袁紫衣一眼,順利收穫了一個白眼。

  江聞思索一會了,在嚴父的介紹下找到了章丘崗村的一名村老,主動地詳細問起事情涉及的的地點、預兆特徵,連一點皮毛細節都不肯放過。

  袁紫衣和嚴詠春看著江聞詢問村老,表情時而思索、時而猶豫、時而恍然,最後才站起身來,有些無奈地望著南海古廟之外的暗夜。

  “江掌門,前面的事情我雖未全程親歷,可也覺得離奇可怖,多日下來也沒有找到線索。”

  嚴詠春搖了搖頭,繼續說道。

  “在我來之後事情也沒結束。村裡近日不僅有生死之禍,更有妖異之狀,村中靈堂頻頻有鬼影白日出示,夜半則化為守屍鬼襲擊村人,就算我略懂武功,也沒能對付的了它們……”

  江聞神色一變,像嚴詠春這樣的武功竟然都對付不了的“鬼物”,不知道會是什麼樣的形狀模樣,又會有怎麼樣的靈異現象。

  袁紫衣忍不住轉頭問江聞:“江掌門,伱先前一直說學武解決不了問題,那你對於眼下這個事情,又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呢?”

  江聞表情略微嚴肅地說道:“紫衣姑娘,這兩件事情不能混為一談。前者明顯是在殺人害命,而後者又顯得過於離奇,我不怕陽間鬧鬼,只怕一堆假鬼之中混進去一隻‘真鬼’……”

  “真鬼?”

  袁紫衣和嚴詠春不約而同地問道。

  江聞點了點頭,用難以形容的無奈口氣說道。

  “二位如果不信,不如隨我一同去看看。其實我倒寧願是鬼,畢竟有些東西被放出來,可比鬼還要可怕,還要難測,還要讓人不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