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章劉念祖淵明先生 作品

第394章 標題再度被啃

  一想到這裡,曹操只覺得有些顫慄,那是憤怒還是恐懼,他有些分辨不清了……

  當初他只是殺了個邊讓,便險些淪落到眾叛親離的下場,而當他三入徐州屠城之時,卻是很少有人激烈勸阻。

  為何?

  他曹操是有著藉機敲打那些世家的意思。

  就像是再說,爾等給我看仔細了,這便是違逆我曹操的下場!

  可然後呢?

  除了荀彧站出來提了一嘴,再無一人出來相勸。

  曹操是不知道屠城會影響自己的名聲嗎?當然不是,那為何明知不可為而為之?cdn.y13398281206.com/apk/aidufree.apk  愛讀免費小說app更新最快,無廣告,陳年老書蟲客服幫您找想看的書!

  自然是震懾,無論是敵方還是己方,都是一種震懾的手段,那麼曹操達成了自己的目的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卻又沒能完全達成……

  為什麼這麼說呢?就結果而言。

  一方面曹操的屠城雖然讓敵人有了畏懼之心的同時,卻也讓他攻城的時候所遭受的抵抗力增加了。

  另一方面,曹操麾下的那群大臣們並未被震懾到,至少該叛亂的沒消停過,該密謀的也沒少折騰……

  或許唯一讓曹操收穫了的,就只有那麼個屠城劊子手的惡名……

  簡單來講就是,曹操做了個樣子。

  曹操:老子要屠城!

  麾下的官員和將領們:不太好吧?你真要屠?那就屠唄……

  結果就是曹操騎虎難下,偏偏他又是個不肯認錯的主兒,連帶著曹操麾下的將領們也是有樣學樣。

  夏侯淵屠興國、枹罕;曹仁屠宛城;徐晃屠太原;毌丘儉屠高句麗,司馬懿屠遼東。

  那麼深入一點,為何對於屠城這種事,漢代的史書記載的如此平淡,反倒是後世的史評家們卻顯得頗為激烈呢?

  其實古代屠殺降卒甚至屠城的事件發生了不止一次,長平之戰白起坑殺降卒四十餘萬便是很好的例證。

  當然或許有人會說,那都是士兵,並非百姓。

  那麼好,我們來看看歷史記載真正開啟屠城記錄的人物——項羽。

  《史記項羽本紀》中便記載了項羽先後四次的屠城記錄。

  當然漢高祖劉邦也少不了,《史記高祖本紀》:南攻潁陽,屠之。

  所以屠城之事,曹操並非第一人也非最後一人,仔細翻一翻史書,這種記載還真的不少。

  那麼為何如此?實際上這是有著時代因素在內的,首先來說不得不提的便是殉葬制度以及人神、鬼神的信仰。

  首先來看信仰方面,漢代本就祭祀鬼神,上至天神,下至先祖,這時的人們普遍認為人死後是會成為人神(鬼)的,所以很多人,尤其是武人,實際上對死亡的恐懼並沒有現代人想象中的那麼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