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悲歌 作品

第1588章 個性化

  還有就是電影評分網站。

  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數據,是客觀存在的。

  越客觀,越理性。

  比如一部電影票房特別好,那麼給用戶,就一定沒錯。比如一部電視劇的首播收視率非常好,那麼給用戶,也一定沒錯。

  如果是基於計算機技術的主觀判斷,這種運營模式的邏輯點在哪?如果算法的主觀和依靠傳統數據的類型化所出來的影視作品都一樣,那這種所謂的人工智能個性化的意義又在哪裡?

  花了這麼多錢,看著很唬人,最後還不是要根據電影票房、dvd銷量和電視臺收視率來為影視作品類型化地從高到低排列座次?

  就像有一個用戶喜歡看愛情電影,那就按照愛情的分類從高到低地按次序就行了,《泰坦尼克號》《亂世佳人》《羅馬假日》《剪刀手愛德華》等等,需要什麼個性化?

  哈根廷斯心中多少有些優越感,保持著禮貌的微笑,“的確是個性化,這還是周先生給我們提供的新思路。”

  “這……”

  傑森·基拉爾很難理解,就看向了周不器。

  周不器點了點頭,“往大里說,這就是預期偏好和現實偏好的差距。預期是不抽菸不喝酒,保持身體健康,現實是既抽菸又喝酒;預期是創業改變世界,現實是畢業後考了公務員;預期是周遊世界,現實是柴米油鹽。每個人都有一個更好的預期,但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特殊現實,這就是個性化。”

  哈根廷斯忍不住鼓掌。

  傑森·基拉爾還是不理解,一臉茫然。

  周不器笑笑,“高票房的電影,說明這部電影符合最大眾的胃口。高評分的電影,說明這部電影最符合大眾的審美。可每一個不同的個體,都有一些個性化的偏好,比如我很喜歡懸疑片,甚至很多低評分、低票房的懸疑片,我也願意看。對我來說,低評分、低票房的懸疑片,也比最好看的愛情片有吸引力。傳統的類型化模式,偏向的是大眾口味。人工智能的個性化,才能把每個人真實的偏好特點分析出來。”

  就像所有人都知道《教父》是最偉大的作品,在理想的預期中,影迷都應該看這樣的作品。可是在某一個週末的空閒的下午,很多人都是寧可選擇看《小時代》,也不會去看《教父》。

  傑森·基拉爾恍然大悟,給出了自己的理解,“對平臺來說,用戶有兩種偏好。一種是想達到的偏好,一種是實際觀察到的偏好。用戶的選擇,未必就是他真實的自己,可能是他對自己的錯誤認知。個性化,就是根據觀察到的用戶行為,去給出最符合他真實偏好的電影。這跟高票房、低票房無關,跟高評分、低評分無關,每一個用戶其實都有基於個性化的爛片屬性。”

  周不器笑道:“對,美國的橄欖球再精彩,我也不看。我們國足踢得再差,只要有時間,我也不會一場不落。這就是個性化,跟好不好無關,跟個人的實際偏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