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悲歌 作品

第2307章 科學家不搬磚

很顯然,長時間地跟在周大老闆身邊,孫莞然對互聯網的認識也逐步提高了。





互聯網是高科技企業,這一點毋庸置疑。





可這只是對非科技行業來進行的對比。





就這個行業來說,99%的工作其實都沒什麼技術含量,就跟工地裡搬磚的農民工沒什麼區別。所以行業裡都把程序員叫做“碼農”,意思就是寫代碼的農民。





這種說法歧視的意味很濃,但這的確就是這個行業裡血淋淋的現象。





而這也就成為了國內互聯網行業跟美國科技巨頭競爭的一大優勢。





就像谷歌,逼格這麼高,招聘的技術人員的水平都極高,一個個都是技術大牛,這是真正的技術型公司。





可這就出現問題了。





一個個都去幹那種牛氣哄哄的高技術工作,誰去搬磚啊?





這就是helo在市場中的競品那麼多,卻很少有對手能真正地形成衝擊的原因,facebook非常努力,但解決不了存在於硅谷的“科學家不搬磚”的困境。





就像helo的業務部,在硅谷總部只有100多名員工,這些員工的工作內容都比較高端,都比較符合那些“產品大牛”、“技術大牛”的身份。





可是,helo其實不算是高屋建瓴的高科技產品,只是一款貼近每一個普通人的社交產品。





技術含量很低。





大部分的工作,其實都是“搬磚”的性質。





就比如helo要實時地從市場中得到反饋,瞭解用戶需求,進行一些產品的迭代和更新,很多迭代都是十分微小的小細節。





比如,把一個圖標的位置移動一納米,把一個圖標的顏色稍微弱化一下,回覆信息文字大小的呈現,語音顆粒度的展現,朋友圈帖子的展示大小等等。





都是微乎其微的小事。





都很不起眼。





就是“搬磚”。





可是,長年累月下來,就能看出很明顯的效果了。





helo一年的迭代頻率可以達到幾百次,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這種毫釐之間的產品改革,靠著一絲一毫的努力去拉近產品和用戶的距離,最終呈現出來的產品體驗,就可以達到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多硅谷科技巨頭的產品就不行了。





很多產品都是好幾個月不更新一次。





像是日本那種,有的都是好幾年不更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