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靈 作品

第52章 豬尿泡

 黑豬在經過一陣抽搐後,血愈流愈少,它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接下來第二頭黑豬還要更小一些,大概就一百七十斤的樣子,宰殺起來就更簡單了。

 很奇怪,看著血液順著殺豬刀飆出來的時候,陳安感受到的,卻是那種熱烈奔放的感覺,或者說喜慶。

 看著刀子從豬脖子捅進去,那種乾脆利落,竟然還有些爽。

 陳子謙拿來些紙錢,蘸上豬脖子上的刀口鮮血,焚化給兩頭豬後,眾人七手八腳將殺豬案板放在鐵鍋上方,把豬抬上案板,方便淋水刮毛。

 在刮毛前,先在豬蹄上刺一個小孔,插入小竹筒,宏山和陳平兩人輪換,鼓著腮幫一邊吹氣一邊敲打豬皮,將豬吹脹,方便淋水去毛。

 蜀地有一句話“死豬不怕開水燙”,就源於這個過程。

 宰殺兩頭豬,大的那頭準備用來當任務豬,送交到食品站的。

 當然,這種送交是有償的,按照食品站的價格進行的收購。

 小的那頭,則是留著自家來年食用。

 養豬,可以說是這年頭除了生產隊工分分紅外最大的一個進項,也是歷年來沒怎麼限制的副業。

 畢竟,生豬出口創匯,供給城裡的肉食需求,還有莊稼地裡的農家肥,都少不了養豬這事情。

 每年公社都會有任務分配到大隊和生產隊,生產隊又將事情交給農戶,這就是任務豬。

 養豬沒有像養雞養鴨那樣的嚴格限制,甚至變相鼓勵,也沒有影視劇裡邊那麼嚴苛。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管得不是那麼嚴,為什麼不多養,進而發家致富?

 事實上,這只是副業,主業還是生產勞動,有勞力的都得去幹生產隊每天指派的農活。

 餵豬的事兒,主要是由老人和孩童完成。陳安讀書那會兒,最重要的事就是放學回家割豬草。

 關鍵是,這些大都是本地土豬品種,山裡連糧食都困難,更別說有多少餘糧用來餵豬了。

 至於飼料,想多了,甚至很多人家,就靠養豬補償得來的糧食過日子。

 就憑著割來的豬草,煮熟的爛洋芋、爛紅苕和洗碗刷鍋的泔水以及玉米麵皮啥的,本就長得緩慢的豬,營養跟不上,就長得更慢了。

 花上兩年時間,養出一頭一百多斤兩百斤不到的豬,付出的代價不小,是真的養不起。

 還不允許單獨宰殺送去出售,否則就是投機倒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