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靈 作品

第130章 都快趕上一個熊膽咯

 陳子謙他們忙著去上工,但陳安和陳平兩人不用,在家裡煮了麵條吃過,讓雲梅領著妹妹雲蘭看家,哥兩帶上背夾、鋸子、斧頭和繩索,一起進山。

 在後世剝杜仲皮,一般選擇清明到夏至這個時間段,選取生長十五到二十年以上的杜仲樹,進行局部剝皮,之所以選這個時候,那是因為,這時候的杜仲樹皮中水份含量高,最是好剝的時候。

 也就是樹幹上的樹皮只剝一半,留下另一半,剝掉的部位纏上薄膜,讓樹皮再生,隔上三年等樹皮長好後再剝,循環利用。

 但是現在,哪有這種講究,通常直接將樹齊根砍倒,把皮全部剝了。

 留下一半,那就是留著給別人的。

 特別是在價格更高的那幾年,那是不分季節和年份地弄。

 很多隻是幾年的小樹,都被砍倒,不好剝皮,就直接用斧頭之類的工具砸,生生將樹皮剝下賣掉。

 同時高價格也催生了更多的杜仲種植,結果就是,種出來以後,到了九零年代,一下子變成五六塊錢一公斤,養護多年後,連本都收不回來。

 直接鋸倒剝皮也沒關係,杜仲樹生命力極強,砍倒後留下的樹樁,來年還會發芽抽條,再次生長起來,只是,等到樹皮能再次剝取,得至少八年以後,比起局部剝皮,週期要長得多,當然,質量也會差一些。

 不過,那有什麼關係?

 陳安還指望著這棵杜仲樹抽出的新枝幹,在八九年後,還能被自己再剝一次皮,再賺上一筆錢。

 那時候正是價格最好的時候。

 陳平跟著陳安進了山裡,找到那棵杜仲樹的時候,陳安才發現,比自己預估的還要粗大一些,直徑近五十公分,只是旁邊是更為高大的水青岡樹遮掩著,讓這棵杜仲樹變得不那麼顯眼。

 陳平看到這棵杜仲樹的時候,嘴角都笑得合不攏了。

 哥倆稍作休息後,用帶來的鋤頭簡單將樹根腳的泥土小樹一刨,然後輪換著用鋸子擦著杜仲樹根腳鋸斷,提前留了順坡倒的馬牙口,沒多長時間,一整棵杜仲樹呼嘯著倒下,打斷不少周邊的小樹和樹枝。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

 陳安砍了根木棍比量著,用鋸子環著樹幹鋸斷皮層,然後用斧頭,一點點將樹皮分段地剝下來。

 這事情快不了,哥倆忙活一早上的時間,才把樹皮全部剝下,包括那些粗壯些的枝條上的樹皮也沒有放過。

 一整棵杜仲樹的樹皮,哥兩帶來的背夾上捆得高高的,份量不輕。

 另外,陳安將杜仲樹的種子也收集起來,帶回家。

 另外,還收集了些杜仲樹葉,乾燥後搗成細面,能用來處理傷口。

 常在山上跑,他也無法保證自己不受傷之類,到時候需要,直接拿來就用。

 種子陰乾,開春撒種就行。等過上二十多年,說不定也能賺上一筆,那時候價格趨於穩定,樹幹上的皮貨,十八九塊錢一公斤,樹枝上的皮貨也在十二三塊,反正自然放養,長成啥樣算啥樣,終歸不虧,也是種積累。

 而對於現在,不過是隨手而為的事情,到時候,讓別人知道那些杜仲樹是自己種的就行。

 盤龍灣周邊那麼大片別人看不上眼的山石旮旯,用來種這些東西,其實挺好。

 這些樹皮也還需要進行簡單的炮製處理。

 兩人將剝下的樹皮搬到樓上,以內面相對平疊放置,又找來些稻草包圍,並搬來石磨壓緊,要這樣擺放六七天的時間,這一過程叫“發汗”,當內麵皮層變成黑褐色的時候就行了。

 然後,將杜仲樹皮取出來壓平曬乾,再削掉表層部分糙皮,就可以拿去藥材公司出售。

 事情做完後,晚上還要去守號,哥倆簡單弄了些吃的填飽肚子。

 陳安去補瞌睡,而已經早過了上工時間的陳平,背上背篼,領著兩個女兒,去打豬草。

 接下來幾天的時間,陳安晚上守號,白天則是抽時間到盤龍灣,帶著熟制後的桐油,去給自己的房子木料刷桐油。

 廚房裡的灶臺和客廳中的壁爐,也就不過五天的時間就已經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