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靈 作品

第371章 還真呆得住

 陳安和宏山都不傻,猜也能猜到這衣衫不整的青年究竟在幹什麼。

 從服飾上來看,那青年應該是個苗家人。

 聽寧文柱說是他在罵人,宏山就有些氣憤了,正想回敬,被陳安拉住,回頭看到陳安衝他微微搖頭,也就沒有發作。

 這是什麼地方,土家族人和苗族人聚居的地方。

 生活習慣、風俗禮性都大有不同,都有著各自的忌諱。

 萬一真是自己衝撞了他們,很有可能都走不出去。

 這可不是開玩笑。

 見陳安制止,宏山也將心頭火氣壓下,兩人轉身隨著寧家兄弟鑽出林子,上了山道,繼續往青龍咀走。

 寧文柱笑著解釋道:“我們這裡的苗族人,以前有一個風俗,跳月為婚。跳月,就是在春天農閒的時候,父母攜帶成年未婚子女,到山裡選一個開闊的平地聚會。”

 “這是另一種形式的相親……”

 陳安插了一句嘴:“好好跟我說說,是啷個跳月嘞?”

 他對此挺有興趣,畢竟也是未曾聽聞過的趣事,很好的談資。

 “男青年將所蓄長髮換成髻,懸在前面,插上雞毛,纏上頭帕,穿著不長過腰的襖子和短不過膝的褲子,褲襖之間用錦帶束起來,手執蘆笙;

 女青年髮髻上也插雞毛,一尺來長的簪子,一寸長的耳環,衣服褲子都繡花邊,手執用竹片編成的繡籠,上面以紅布裝飾起來。

 跳月開始時,一邊唱歌一邊跳舞,跳舞時轉腰回頭,眉目傳情。

 最後,男女青年大都選中了情人,男青年便背一箇中意的女郎去山間幽會,女方大都解下身上的錦帶作為信物,贈給男方。

 父母則在山頭上用火烤事先射殺的野獸肉,用竹管吸食咂酒,談笑取樂。”

 寧文柱笑著解釋道:“跳月,我也只是在小時候見到過,現在不常見咯。在山洞裡的,估計就是出來約會的男女,那種事情被人干擾了,都會惱火。”

 宏山心有不忿,嗤笑道:“都啥子年頭了,還有這樣瞎搞嘞?”

 “現在他們也跟漢人一樣,以媒婚為主,在勞動、集會、趕場、串親的時候相互接觸愛慕,經過多次幽會,對唱情歌,互贈禮物等確定關係,自由結婚。

 但幽會嘛,不說也曉得是幹些啥子,這是人家的風俗,最好不要衝撞了,容易出事。在這裡,漢族才是少數民族,在外面遇到,很多人說他們是漢族,但其實也是苗族。”

 畢竟是生活在這地方,寧文柱無疑是最熟悉這些事情的人:“就剛才那種情況,開那一槍,罵上兩句,只是警告,若是不走繼續糾纏,是真會出事的。”

 “那為啥子他們在外邊也說自己是漢族?”陳安挺奇怪。

 寧文柱說道:“我聽老輩子說,在古時候,好像是元明時期,我們這裡多次發生趕苗拓業的事件。

 這裡的少數民族或遷居深山老林,或背井離鄉,使得人口銳減,男女人口不足萬人,出現了“十里無雞鳴“、“百里無人煙“的悲慘景象。

 後來經過明代的“湖廣填四川“及清朝招撫四川流民回原籍開墾,又遷入了部分苗族後裔。

 遷入的苗族一部分是原彭水“趕苗拓業“時遷出的,一部分是從江西、湖北、湖南遷入的三苗、九黎的後裔。

 但是由於他們對趕苗事件心有餘悸,都諱言苗族,而自稱漢族,習漢語,學漢文,著漢裝,只在風俗上還保留一些苗族的傳統。

 也就是這些年,鎮府在這方面工作做得好,他們開始恢復原來的樣子,又有不少優惠政策,發展起來了,尤其是連湖公社這邊,出來十個人,最起碼有七八個要麼是苗族,要麼是土家族。”

 “那進入苗寨,有啥子忌諱沒得?”

 陳安最擔心的還是這個問題。

 “這倒沒得啥子,其實他們還是非常熱情好客嘞。有客人來了,肯定殺雞宰鴨招待。

 但是要注意哈,吃的時候,雞頭是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啥子事情提前說明了,主人不會勉強,但不吃飽喝足,會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