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爭霸

【當然,宋國被人嘲諷,是有原因的,周代商後封商紂王的兄長微子啟於商朝的舊都商丘,建立宋國,特准其用天子禮樂奉商朝宗祀,與周為客。因此宋國地位特殊,與其他諸侯國都不一樣。再者,宋人擅長經商,國家很富庶,我們如今稱呼的“商人”就是從這裡來的。這樣的做派,在重農抑商的古代社會顯得格格不入。另外,宋國佔據的國土地處中原腹地,周圍都是周朝功臣、子孫的封國,因此,便被有志一同的針對了。】




評論區




“周圍都是窮苦的農民,只有你富得流油,可不就被仇富了麼。(狗頭)”




“宋國有點“皈依者狂熱”的傾向,因為其是後加入的,與其他諸侯國格格不入,更要強調自己的正統性,遵循禮法,向新的統治者獻媚。”




這個詞好精準,所有宋國國君都遭受了致命一擊!




“以前還覺得微子啟識時務,有仁義,良禽擇木而棲,現在感覺這就是個商奸。”




“二五仔建立的國家,怪不得被人鄙視。”




“帝辛是亡國之君,但不一定是暴君昏君。”




歷朝文人眉頭緊鎖,天幕的出現讓他們的世界觀搖搖欲墜,桀紂是昏君暴君,這是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這也能錯?




不不不,堅定自己的信念,商紂王就是暴君,不然怎麼會亡國!




帝辛終於確認了一件事,商紂王原來是自己,自己會成為亡國之君,而兄長微子啟卻成為周的功臣。




帝辛冷笑一聲,東夷打的差不多了,回師朝歌,看看親愛的兄長在幹什麼。




【當然,因為春秋時期的戰爭觀念與後世不同,所以,我們現在看春秋的戰爭像是看戲一樣。】




【正如《淮南子》所說的那樣:“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獲二毛,於古為義,於今為笑,古之所以為榮者,今之所以為辱也。”它標誌著商周以來的“禮義之兵”行將壽終正寢,新型的以“詭詐奇謀”為主導的作戰方式正在崛起。】




孫子:兵者,詭道也。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他任用管仲改革內政,使齊國實力不斷增強,成為東方最富庶的國家,對外推行“尊王攘夷”的政策,打著周天子的旗號,號令諸侯。團結中原諸侯,結盟抗楚。即“九合諸侯,不以兵車”1,用會盟而不是武力維持自己的霸主地位,這也為什麼儒家眾口一詞讚揚他的品德與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