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第 76 章

 趙知光不僅是漁翁, 而且當時也在軍營之中,深受趙仲平的信任。他有這個動機,更有能力。反倒是被人懷疑的齊王, 即便軍營裡都是他的人又能如何, 與幷州相隔甚遠,壓根不可能將時機把握得如此之好。

 但知道真相又能如何,說到底還是崔舒若的揣測。

 若想要揭穿趙知光,就要在軍營找證據,談何容易呢?

 趙知光這個人,最擅長矯飾, 趙家就沒有蠢人,他隱忍蟄伏已久,怕是做的滴水不漏。

 況且……

 崔舒若目光落在鎏金葡萄枝香爐上嫋嫋升起的薰香上,焉知這一回的“陷害”不是所有人所期盼的呢?

 趙巍衡與趙仲平有了決裂的時機,齊王有了制衡的機緣,趙知光有了上位的指望。

 人人都有利的事,哪怕她查出真相, 擺在了趙仲平面前,難道他便會相信?便不會懷疑崔舒若是否別有用心?又或是趙巍衡故意構陷?

 涉及到權利, 人人都會變得瘋狂。

 真相哪比得上權利。

 說不準趙巍衡心底也隱隱慶幸呢?他有了爭的理由,站在大義上, 來日成王敗寇,史書之上有了分辨的理由。

 而鎏金葡萄枝香爐的香薰在嫋嫋升起後, 最終慢慢消散, 只餘下滿室馨香,除此之外,什麼也不剩下。

 崔舒若闔上眼睛, 放下了對此事的深究。

 禍根早已埋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契機早些來也好,都好。

 外頭颯爽的清風吹不盡屋,更吹不散無形無色的嫋嫋香氣,華貴珍稀,但就像是枷鎖一般,困得人進退兩難,明知兇險,卻又不得不掙扎向前。若是輸,便只能被衝下萬丈深淵。

 崔舒若沒有過多的沉湎於惆悵中,她命人將窗戶打開透氣。

 晚風吹散了室內靡靡,也叫崔舒若瞧見了天邊升起的火燒似的晚霞,氣勢磅礴,彷彿金戈鐵馬隨時能燒的天下大變。

 她的眼神始終堅定有光。

 崔舒若從來都清楚自己要什麼,風雨欲來,那便來吧。她篤信自己的選擇,決不膽怯。

 波詭雲譎之際,人心動盪,明明是炎炎夏日,卻好似因即將帶來的風雨而涼爽了幾分,連蟬的破土而出都比過往晚了些。

 即便是崔舒若,在忙完大軍供給一事後,都從不在外逗留,而是匆匆回府,不給人詢問打探的機會。至於追到齊王府,能幹出這等事的人,大抵也不適合為官。

 不僅是崔舒若,就連世子府也安靜得可怕,從世子趙仲平被齊王責罰禁足,在府邸裡思過後,整個世子府就像是憑空從幷州消失了一般。

 倒是世子妃陳氏,時不時去齊王妃處,叫人不至於完全忘記幷州原來還有位齊王世子。

 崔舒若卻覺得不會如此簡單,趙仲平該是牟足了勁要在齊王面前大放異彩才是,事出反常必有妖,可她確實打探不到世子府裡,連採買的小人都小心得很。

 而在幷州的權貴們都快要忘記世子存在,只知前線時時傳來捷報。

 趙巍衡少了掣肘後,大軍勢如破竹,將西燕皇帝這個曾揚名天下的名將,尚能稱得上胡人政權裡勵精圖治的皇帝打得節節敗退不說,甚至與趙巍衡對打時受了傷,如今怕是就剩下半條命了。

 英雄未暮年,屬於他的時代卻已經落幕了。

 在眾人為趙巍衡的驍勇而驚歎時,沉寂已久的趙仲平終於發力。

 他泣淚送上以血寫就的悔過書,並其不知何時找來的數位名揚天下的大儒共同著述的《仁義》七篇,字裡行間全是恭維齊王的,說他是結束亂世的賢能之人。

 只不過誇法文雅,大多是隱喻,而且著述此書的諸位大儒在文人儒生裡頭影響深遠。

 趙仲平此舉可謂是立下大功,正正好搔到齊王癢處,他缺的就是這些人的背書,未將來小皇帝禪位於他做鋪墊。

 自然,明面上不會用這個藉口放趙仲平出來。

 只是坊間傳言,趙仲平悔過的血書令齊王感懷,夜裡都不由得泣淚思子,扼腕嘆息,不少官員在朝堂上時,都能瞧見坐在小皇帝身旁的齊王時時嘆氣,憂懷悲傷。

 齊王都做到了這個地步,旁人又怎可能不懂得他的心思呢?

 不僅是齊王的心腹,便是其他官員也都開始上奏為世子脫罪。

 最後齊王當眾涕淚漣漣,說起世子過去的種種好處,又說起所犯的過錯,最後說是他這個做阿耶的忙於政務,疏忽了教導。

 被拉來的幾位位高權重的官員,一個個不是在寬慰,就是說世子多年鎮守後方,立下哪些功勞,也有為世子鳴不平的。

 最終是在眾人的“勸諫”下,齊王決定再給這個兒子一個機會。

 世子犯下大錯,也不過是避了三四個月的風頭,就這麼被放了出來。

 何其可笑?

 可有齊王相護,有前頭造的勢,再可笑到了外頭也只能應聲符合。文官倒是好些,難以感同身受,反倒是武將們,對這位不顧將士性命的世子,心中不忿。

 除了鳴不平之外,更多的是為了自身前程。若是當權的皇帝重視武將,那麼即便平級,武將的地位前程也會比文官好,反之亦然。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趙仲平被放出來以後,非但沒有攪弄風雲,反而安靜得很,也不主動參與政事,一反從前的勤懇,變得小心恭敬起來。

 竟真有了幾分儒家仁厚稟義的做派,為人都比過往更加溫和。

 莫說其他人,就是崔舒若都感受極深。

 自從趙仲平出來以後,對待弟弟妹妹們十分友好,她都收了不下十次的禮,還並非拉攏她所送,而是每個弟弟妹妹都有份,不管嫡庶男女。

 甚至連趙巍衡的府裡也送了。

 不過趙巍衡還在外打仗,明郡王府能主事的也不過是個孫宛娘。

 在滿幷州的人都好奇孫宛娘會如何反應,是否會記恨先前的事,將趙仲平的禮送回去,甚至是把送禮的人趕出去時,孫宛娘非但收了,還著人招待前來送禮的下人。

 態度和煦,完全遵循禮數。

 讓等著看熱鬧的人失望而歸。

 不僅如此,孫宛娘甚至還命人送去回禮,兩家彷彿還若從前一般兄弟情深,從不曾生出齷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