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1776章 地獄皇后(四十七)

    雖然法律規定每個處方都是一次性的,配藥量不能超過30天,用完後醫生才能再開,病人也不能提前去開藥。但上癮的人為了多拿藥只能想別的辦法,比如同時看好幾個醫生,再到不同的藥店取藥,這樣一次就能拿到很多奧施康定。

    一時間各種小診所遍地開花,癮君子甚至跨州去開藥。如果有聯邦低收入醫保,三十天的藥量才3美金,而市面上的藥要好幾百美金,有利可圖就催生了黑市交易。

    到後來甚至醫生的空白處方箋也可以在黑市上賣。再後來情況就更加失控了,有些“中間商”甚至把藥碾碎了賣給了孩子們,這時趕走流浪漢的警察找上了他。

    為被捕者提供合作和改善其處境的機會是招募線人的“最常用”手段,對於警察而言,被捕者一旦入獄,他作為線人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因為很快他被捕的消息將在大街上傳播開來。

    即便證據不足警方也會為了招募線人而故意接近或逮捕某些人,當潛在線人相信他的言行可能會被起訴時,他就會同意合作。一旦線人同意合作他將與警官達成協議,這種協議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相關細節將在今後的活動中敲定,聯邦還在開支中設有線人費。

    法國人很懂“禮貌”,他們知道商業活動中不可避免得會出現貪汙受賄,於是法國政府給了那些大型企業一個特權,可以通過退稅的方式來獲得“津貼”,而這一點正好中了《反海外賄賂法》的下懷。

    美國要通過一部法律很難,可是修改卻很簡單,這部休眠法慢慢啟動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一個狙擊手要培養出來需要大量練習,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就熟練操作了。也就是說這次塔拉罕事件只是一個練手,涉及到的只是阿爾斯通下面的子公司,並沒有涉及“目標”本體,同時通過這次實驗美國司法部門也驗證了他們在2000年埋下的“伏筆”。

    2000年時美國政府通過oecd,也就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將敢反抗美國的國家組織起來簽訂了一份協定,名叫《經合組織反賄賂公約》,所有簽了這份公約的國家既授權美國可以調查起訴公約簽署國的任何一家企業,而這些簽署國卻不可以通過法律手段報復美國企業,因為美國有調查優先權,就比如塔拉罕事件,不是法國法院不想追究美國企業,而是因為法國簽了那份協議,他們不可以追究美國企業賠款。而且涉及這種跨國公司,就算法國先發起起訴,控告其賄賂,最終這家美國企業也會回到美國接受審理,法國依舊沒有優先權。

    這些事都是環環相扣的,比如高盛看出來了美國房地產泡沫帶來的危機,就在歐洲的希臘設定了一個遙控炸彈,時機成熟就會引爆轉移公眾注意力,避免國內局勢升溫動搖民眾“美利堅第一”的自信心。

    換而言之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已經滲透了歐洲的知識界和媒體,到處都是替他們說話的人,他們會在媒體上譴責希臘主權問題、難民問題,隻字不提美國的問題,也不會說難民問題是美國引起的。

    從眾心理對人的選擇和認知影響是巨大的,有的人會引用名人的觀點來告誡大家,即便這些觀點是偽造並且偏薄的,人們依舊樂此不疲。

    人總是接納與自己意見相同的人,排斥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但更讓他們感覺到愉悅的是原本意見不同的人,通過自己的說服而改變了自己的意見,這比一開始就同意自己觀點的人更讓他有種勝利的成就感。

    在人群中消失真實的自己是件很可怕的事,人人都在說假話,幹違心的事,最後導致的是巨大的非理性行為。

    一個人在時代洪流中堅持獨自站立自己的立場就像柱子挺立在水中,要接受很多風浪的衝擊,別人會把他當成瘋子就是傻子。

    那份“狩獵名單”上的高管、高官都是美國人潛在的線人,只要他們願意配合就可以作為“汙點證人”減輕量刑,甚至還能從政府的賠償金裡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

    這是美國人屢試不爽的招數,英國倫敦交易所有很多低級操作員都是這麼被威脅收買的。他們的存在是為了扳倒更大的目標,而他們手裡所有的交易記錄正好是證據。

    在向法國發動攻勢之前,美國人已經掌握了瑞士銀行的線人,慣犯往往都會把贓款存在瑞士銀行。

    雖然按照瑞士銀行的規定,客戶信息是不對外的,但是在終身監禁和做汙點證人和輕判拿酬金相比哪個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