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1828章 巫魔會(四)

    陷入戰亂之中的齊人們得給自己找一個出路,恰巧這時燕昭王招賢納士,各國人才爭相赴燕,鄒衍在這種背景下才離開齊國的。

    稷下學宮能不能在經歷戰火後保留是個問題,而燕昭王修建了宮殿,似乎是打算在燕國建稷下學宮,當鄒衍到達燕國的時候,大王親自帶著貴族們在燕郊城外迎接他。

    文人愛的就是這個調調,於是鄒衍就安心得在燕國住下,並且真心為燕國做事了。

    燕國不像齊國那麼溫暖,黃帝所創立的“老黃曆”適合中原地區,在“老黃曆”基礎上劃分的節氣並不適合燕國的氣候。

    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這糧食歉收問題與耕種的方式,尤其是曆法節氣有關係。當中原開始復暖還陽,適宜播種的時候,燕國依舊很冷,這個時候播種是難以成活的。

    當務之急是調整燕國的歷法,卻不能用普通手段,用圭表的話一年時間很快就過,測繪準確少說也是五六年,而鄒衍等不了那麼多時間。

    他是名士,如果拿不出什麼東西,怎麼能在燕昭王的門客裡脫穎而出,證明自己不是吃乾飯的?於是鄒衍就用了當時的陰陽學秘術“律呂調陽”。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這個兒童啟蒙讀物級別的千字文在這裡有了不同的版本,有人覺得這裡的呂該變成召,成“律召調陽”,為此還進行了考據。自宋代以後的千字文都是用的律呂調陽,而唐朝的則是律召,因為草書的召和呂非常相近,所以人們以為宋朝之後的千字文都錯了,律召表示陽調,呂毫無意義云云。

    在黃帝的時代有一個樂官叫伶倫,他遵照黃帝的命令取來了一些大小直徑相同的竹子,截出長短不齊的12根竹子,依次排好,插入地裡,分別對應十二個月,但是這些管子在地面上卻是齊整的。

    陽數管為1、3、5、7、9、11,陰數管為2、4、6、8、10、12,分別對應黃鐘大呂等12個音調。

    鐘鳴鼎食代表著大富大貴,編鐘這種樂器一般人家也沒法用,而且編鐘還和禮樂制度有關,以16枚鐘磬為一組,天子、諸侯、卿大夫、士所用之樂在數目和懸掛方式上都有嚴格的規定。

    黃帝發明律呂調陽是為了感應地氣的,這屬於天人感應的一部分,十一月黃鐘在子、十二月大呂在醜、正月太簇在寅、二月夾鍾在卯、三月姑洗在辰、四月中呂在巳、五月蕤賓在午、六月林鐘在未、七月夷則在申、八月南呂在酉、九月無射在戌、十月應鐘在亥。當天氣變暖陽氣就會增加,天上的陽氣增加,地氣裡的陽氣也會增加,於是到了冬至這一天,第一根最長的代表的管子就會發出一個聲音,這個聲音就是雅樂裡的黃鐘。

    大家都要混飯吃,南郭先生在吹笙的時候在樂器的竹管裡放了珠子,他一位這麼做,他這充數的濫竽不論怎麼吹都不會被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