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一百二十章 勝利之飲(五)

    尼克·勒梅是在巴黎製造出賢者之石的,為了驗證卡斯卡里奧洛是不是真的煉成了點金石,“很多”鍊金術士對博洛尼亞石進行了實驗,然後有人發現用它煉製的玻璃比鉛製造的玻璃更加純淨,也就是它是一種比鉛更貴重的物質,間接驗證了它就是傳說中的點金石。

    不老藥找著了,當然有人會吞服了,鉛吃了肯定要中毒,博洛尼亞石吃了卻沒事,但是也沒有那種長生不老的效果,然後這個謠言就不攻自破了。

    經過法國大革命,能“倖存”下來的鍊金術筆記屈指可數,即便沒有經歷大革命,鍊金術士的筆記也是非常稀有的。

    菲涅爾的老家在諾曼底,他的父親是建築師,母親是梅里美家族的成員,菲涅爾的表兄萊翁諾·梅里美經常在英法兩國跑,替菲涅爾跑腿買書。

    這孩子的動手能力很強,但是在理論和表達方面並不擅長。而英國那邊則有一個叫托馬斯·楊的天才,他在21歲時就已經完成了關於眼睛的調節機理的論文,成為了皇家學會的會員,並且已經是得過格丁根大學的醫學博士,他也在研究光的偏振。

    艾薩克·牛頓是這個時代公認的權威,至少在量子物理出現之前,他的經典力學是公認的。但是菲涅爾和托馬斯·楊都在試圖推翻牛頓在光學方面的論著,因為牛頓認為光是由微粒組成的,他們都認為光與聲波一樣都是波,1801年托馬斯·楊還進行了雙縫干涉實驗,對光的性質進行了論證。

    菲涅爾這次回諾曼底並不只是為了玩,或者說應酬是件讓他感到是件極其痛苦的事,但他有研究金費了,可以不用容易生鏽的鐵,用銀和黃銅來做狹縫、測微儀這些機械器材。其實巴黎也可以做,不過他不是跟著特納他們來了麼?

    法爾榮認識不少匠師,他們其中一些人還製作了拉瓦錫的實驗器材,菲涅爾不知道他的研究成果可以帶來多大的收入,按照法爾榮的估算,英國玻璃每年利潤可達630000磅,這是利潤,不是總銷量。英國每年還要對玻璃原材料收稅,棉花一個字兒都沒有交。

    稅收促使玻璃製造商在製作無色玻璃時偷工減料,並在成品上添加很多裝飾物掩蓋這一點,但是實際上稅收並不重,每磅只收10又二分之一便士。當然不會有人將便士剪一半交稅,這二分之一便士用的是代幣,也就是博爾頓的鑄幣廠生產的,博爾頓也有自己的玻璃廠,他生產的是高純度的無色玻璃,用白銀做成調味碟什麼的奢侈品。

    反正菲涅爾的配方不能洩露出去,香水也會用到很多玻璃瓶,法爾榮最近這段時間就把菲涅爾帶在身邊了。

    其實一開始伽利略也只是想要個望遠鏡而已,為了獲得無色玻璃,他往威利斯的玻璃裡摻了草鹼,然後有了聞名世界的威尼斯的玻璃。

    天才有時就是這樣的,在某些方面很笨拙,就像易碎的玻璃。

    法爾榮見過瓦特了,他來法國一方面是來看望舊友,另一方面是來找兒子詹姆斯·瓦特二世,他參加了激進的革命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