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二百六十三章 花之爭(一百零五)

    她咬著牙,忍了一下,決定不和他生氣。

    “晚安。”他硬邦邦得說。

    “晚安。”她不帶感情得說,然後就沒有對話了。

    山魈似乎可以被僱傭,如果不看它們醜陋的外貌,它們倒是可以在人類出種子,它們出勞力的情況下和人類平分土地的收成。

    一直以來她都被畫皮的故事誤導了,以為是山魈穿上人皮害人。

    那麼那天晚上死去的那個人,是被山魈襲擊的鬾陰,還是被鬾陰襲擊的人類?

    神武門的對面是北上門,那是通往景山的入口,可能只有“北上”尼克他們才會知道結果。

    “唱歌給我聽。”屏風後面忽然說。

    “什麼?”

    他沒有重複剛才的話。

    “你想聽什麼?”她忍著脾氣問。

    “隨便。”他任性得說。

    來首搖籃曲怎麼樣?

    她差點衝口而出。

    可是她想了一下,還是哼唱了一首歌。

    她不是很清楚這首歌是在哪兒聽來的,可是卻記得它的節奏,就像人魚的歌聲般飄渺而神秘,吸引著路過的人,走向黑暗的森林裡面。

    即便是兇猛的老虎也有生老病死,如遇到虎城裡的老虎倒斃,虎皮要交給內務府廣儲司皮庫,虎骨交給御藥房備用。

    但乾隆皇帝信佛,對釋迦摩尼在“臘八”這天成佛深信不疑,對百姓祭臘的習俗也表示了肯定,於是命造辦處造了八噸重的大銅鍋,安置在雍和宮,每年臘月初一就開始準備熬粥用的米、果料等項,都是由內務府直接撥給,從初二早晨開始就率領雜役用馬車經紫禁城東華門運到雍和宮,初五才運齊,隨之雍和宮大部分僧人也加入到熬粥的準備工作裡了。

    初六內務府大臣率領三品以上御廚、雜役,會同太監、僧人一起搬運木柴,初七僧眾在殿內誦經,到了“吉時”蒙古王公就下令生火,由經驗豐富的僧人負責掌灶,隨時觀察火候,按照易熟程度分時段將糧食、果料下鍋。

    通常要熬一整天,當夜幕降臨,各個大殿內幾百盞酥油燈都被點亮,鼓樂聲和誦經聲齊鳴,到初八那天蒙古王公要上香,然後將熬好的粥盛入碗裡,用托盤供奉到先皇的遺像和各殿佛像前,每尊佛像前按照等級不等,供奉一、三、五碗不等,直到天明覆命,這時又有二到四名蒙古王公派來聽誦經,一直到初九早晨進宮覆命。

    第二鍋粥獻給朝廷,第三鍋給王公和大喇嘛,第四鍋給文武百官,第五鍋給本寺的僧眾,往往第三鍋和第五鍋會留下一點,混合起來分給平民。

    其實那麼大幾鍋粥那麼多人分,平均一人分下來也就茶盞那麼大的碗一碗,根本吃不飽,人們圖的主要是這個彩頭,喝了這碗粥可以祛除不祥,象徵著保泰安平和喜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