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居 作品

第176章 靈山寺

    李二海見他興趣很濃,便同意了。

    三人出來,小王駕車,只奔靈山。

    靈山風景區,因靈山寺得名,是省內比較有名的景區。

    不過,由於省裡經濟發展滯後,財政收入有限,沒有花力氣打造,顯得有點破敗。

    不過,這靈山寺卻非常有名,香火旺盛。

    上得山來,到了靈山寺前。

    一路起來,看起來很多設施破舊,有些道路也亟待修整。

    李二海想起自己的旋風嶺景區,現在建得漂漂亮亮,風光異常,但日後會怎麼樣,不得而知。他下決心,這輩子只要有能力,一定要讓旋風嶺景區保持良好,發揚光大。

    看到一塊景區銘牌,上前看了一下介紹。

    這靈山寺始建於明末崇禎年間,當時為州官所建,可惜因為李自成兵亂半途而廢,後續建於清初。

    前後共建有王殿,其中以大雄寶殿最為雄偉。

    寺廟前有一座琉璃瓦山門,非常氣派,應該是新修的。

    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寬敞宏大,結構莊嚴,前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兩邊是十八羅漢,面對大佛是坐著的韋陀護法神像。

    李二海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韋陀菩薩是躺著的。而據他所知,天下寺廟韋陀都是站著的,不知此處為何不同。

    李二海便向一位僧人打聽。

    原來,此處建廟之時,當地認為靈山非常清靜,不勞韋陀虎視眈眈地站著護法,便為他塑了一座躺身像。

    李二海聽了,倒也覺得這尊躺身韋陀非常可愛。

    向那僧人打聽明遠大師,小僧說,很巧,這幾天明遠大師沒有遠遊,肯定在寺內,但人在何處,他不知道。

    小僧說,要想見明遠大師,得看緣分。

    三人一聽,感覺沒戲,便在寺內隨便走走。

    除了五重大殿,兩旁還有若干禪房。

    杜文開說,這靈山主要是因靈山寺出名,而目前靈山寺又主要因為明遠大和尚出名。今天遇不到明遠,確實遺憾。

    三人玩了一會兒,便想下山。

    走到大雄寶殿前邊,小王說要上廁所。

    杜文開和李二海便在站那兒等著。

    一會兒,右手邊一禪房門被打開,裡面走出一位身材魁梧手持拂塵的大和尚。

    那和尚用手一指李二海,嘴裡唸唸有詞。

    “佛從西方來,出海渡眾生,與君有佛緣,菩提樹下問。施主請隨我來。”

    說完,那和尚自顧自地向後邊走去。

    李二海和杜文開對視了一眼,兩人都明白,此僧便是明遠大師。

    可人家明明是隻叫了李二海一人,杜文開不好同行,便向李二海點示意,讓他自去。

    李二海邁開腳步,緊跟著大和尚。

    因為不明白那大和尚為何叫自己,不敢多問,便默默地跟在後面。

    “施主,最近不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