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痞軍師 作品

第463章 來自經濟層面的壓力

  所以這個生意本質上就是一個用來進行短期快速積累財富的一種手段,屬於是在割周邊國家的韭菜罷了……

  話題扯遠了,言歸正傳……

  自從荀攸將曹操在修路一事上的投入與毌丘儉說清楚了之後,毌丘儉麾下的這支軍團狠狠憋了一口氣,就等著把路修完狠狠收拾一下盤踞在遼東的公孫家了……

  而此刻的遼東,卻是另一番景象……

  此時的遼東太守名為公孫恭,當然這只是漢庭的稱呼,公孫家自己更願意別人稱一聲遼東王。

  不過到了公孫恭這一代,這遼東王的名頭已然是有些名不副實了……

  公孫家原本也算是大族,祖上本是西漢丞相公孫弘,公孫家更是襲爵平津侯。

  公孫度也算爭氣,董卓入京之後,憑藉著同鄉徐榮的關係,公孫度謀得了遼東太守一職,不但避免了隨董卓覆滅的下場,還為自己謀得了一塊根基之地——遼東!

  佔據了遼東之後,公孫度自此便一發不可收拾,藉著天下諸侯討董的時候,公孫度在遼東嚴刑峻法,殺得治下百姓與邦國瑟瑟發抖。

  夫餘國王尉仇臺更是主動成為遼東的附屬,而高句麗則是在與公孫度一戰之後徹底成了遼東的附庸,隨後公孫度更是西征烏桓,威震海外!

  自此,遼東一帶徹底沒有的第二個聲音,而公孫度也順勢自封了遼東侯,並將遼東分為遼西與中遼二郡,各設太守,遼東之地至此淪為了公孫家的獨立王國……

  怎麼說呢,至少故事到了這裡,公孫度沒給祖上那位公孫弘丟人。

  而在公孫度死後,其子公孫康也是個人物,甚至從某種層面上來說,較之其父有過之而無不及。

  用一個詞來概括公孫康對遼東的統治來說的話,那就是“恃遠不服”,是的,公孫康在位主政期間,一共主張過兩次軍事行動,全都是針對外族的。

  第一次是建安十四年,公孫康出軍進攻高句麗,攻破其都城,焚燒邑落。

  而第二次則是韓濊,不過這一次,公孫康並未親征,而是將屯有縣以南的荒地劃分為帶方郡(朝鮮京畿道、並忠清道之地)並遣孫模、張敞等人收集各地流民,起兵討伐韓濊,安定了朝鮮半島的局勢。

  雖然歷史上對公孫家的評價偏向於負面,多稱其殘暴不仁,但對於漢人來說,至少在其數代治下,三韓之地的叛亂是歷史上影響最低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