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逼我做神仙 作品

第465章 貿易即恩賜

  好在大蒙早有準備,又有煤炭取暖,還有安朝的物資供應,牧民凍死的極少。

  但牲畜太多,根本保護不過來。

  凍死之數怕是又有數十萬頭之多,很多地方來不及收拾,只能扔在野外讓野狼啃食。

  好在是冬天,暫時不用擔心腐爛。

  若是到了開春還不處理好,可能會發生瘟疫。

  張天問道:“安朝使團那邊怎麼樣了?”

  巴圖首領道:“徐大人和郭將軍已經回安朝去了。”

  “但留有官員駐守在呼倫貝爾草原那邊,平時負責馬牛羊的採購和物資的供應。”

  “我等各部落,若是需要什麼物資,可帶趕馬牛羊過去與他們交易。”

  “這些冬天凍死的牲畜,他們叫我們處理好,做成肉乾,運到郭將軍軍隊去交易。”

  “嗯。”張天點點頭,“能夠減少些損失最好。”

  在後世,凍死的馬牛羊是不允許上市交易的。

  但在這個時代,有肉吃誰還管得了那麼多。

  只要吃了沒事,有肉總比沒肉吃要好。

  巴圖道:“承蒙仙人恩賜,允許大蒙與安朝進行商貿。”

  “否則大蒙空有百萬牛羊,卻換不來布匹做衣服,換不來鐵鍋煮肉食。”

  “巴圖代表八喇忽部,感激不盡。”

  在後世看來很正常的貿易,在這個時代卻難能可貴。

  中原絕大多數朝代,對草原遊牧民族的商貿都是嚴厲管控的。

  生怕草原民族壯大了,再南下侵略他們。

  因此,草原各部落想獲得鹽、鐵、茶等重要物資,多數時候都要找走私的商販。

  走私商販冒著砍頭的危險來生意,自然要謀求暴利。

  這就導致鹽、鐵、茶在草原上價格非常高昂。

  尤其是鐵鍋,在草原上更是既實用又珍貴的必需品。

  到了明朝。

  因為明朝是從元朝手裡奪得的天下,對草原防範尤為嚴厲。

  導致很多牧民窮得連口鐵鍋都沒有。

  史書有言,南下劫掠的時候,“每次攻城陷堡先行搜掠,以得鍋為奇貨”。

  蒙古瓦剌部的首領也先,原本是想跟明朝做生意。

  《明英宗實錄》記載:

  “也先復遣使二千餘人貢馬,請賜彩幣、布帛,又請以馬易鍋。拒之。也先大舉入寇,上親征之。”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也先”先是派人進貢馬匹,想換錢和布帛,又想“以馬易鍋”。

  結果被明英宗朱祁鎮拒絕了,最後不得不發生戰爭,南下搶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