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錦布衣 作品

卷一 追憶少年心 第一百六十五章 由奢入儉難

    佛於《十善業道經》中,說不殺生有十種利益,是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悲;三、永斷一切嗔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

    二、偷盜戒:江湖上的偷盜,有直接、有間接,有有形、有無形,例如小偷竊取,強盜搶劫,是直接的盜,貪官汙吏的貪汙舞弊是間接的盜,勒索詐欺,抵賴債務,是有形的盜,假公濟私,混水摸魚是無形的盜。總之,不與而取,或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財物,都叫做盜。

    佛說不偷盜也有十種利益:一、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讚美;五、不受損害;六、善名流佈;七、處眾無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

    三、邪淫戒:佛門四眾弟子,有出家在家之分,出家者根本戒淫,在家者只是戒邪淫。所謂邪淫,是指正式配偶之外的交.合,及非時、非處的交.合。此外凡足以為邪淫因緣的如舞榭歌場、娼寮妓院亦禁止涉足。

    佛說遠離邪淫,亦有如下數種利益:一、諸根調順;二、永離喧掉;三、世所稱歎;四、安莫能侵。

    四、妄語戒:未見言見,見言不見,虛偽誇張,藉辭掩飾,皆為妄語。妄語不但欺人,而且自欺。

    佛說若離妄語,有以下諸種利益:一、口常清淨,優缽花香;二、為諸世間之所調伏;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六、言無誤失;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制服。

    五、飲酒戒:有人以為以淨財沽酒而飲,無損於人,為何也列為戒條?殊不知酒能亂性,人間許多罪惡。莫不以酒為媒介。四分律載飲酒有十過三十六失,如壞顏色、無威儀、損名譽、失智慧、致病、耗財、無恥、不敬、墜車、落水等等。

    智者舉一而反三,由此可知酒之為害了。

    所謂十善:是指不殺生、不偷竊、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語、不拍馬、不貪婪、不惱怒、不背離佛法。

    一、不殺生,不殺生者,謂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殺之善。既不殺已,當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盜,不偷盜者,謂不竊取他人財物,即是止盜之善。既不盜已,當行佈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謂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當行清淨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語,不妄語者,謂不起虛言,誑惑他人,即是止妄語之善。既不妄語,當行實語之善也。

    五、不兩舌,不兩舌者,謂不向兩邊,說是談非,令他鬥諍,即是止兩舌之善。既不兩舌,當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惡口,不惡口者,謂不發粗獷惡言,罵辱他人,即是止惡口之善。既不惡口,當行柔和軟語之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