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人不遇 作品

第二百二十三章都是光頭

 而道教府的是今生今世,講的是替天行道,講求以苦修證大道,道教也並不需要香火,最主要的是統治者不滿,因為皇帝就是天子,道教的替天行道就有那麼一點大逆不道的意味在裡面,所以道士盛世歸隱深山。

 佛家追求的順應天命和忍耐這種逆來順受的思維恰恰就被統治者青睞,用這種思維來管理百姓,比較便於管理國家,所以像萬古大陸唐氏皇朝便願意支持佛教發展,大力興建寺院,對各寺高僧禮遇有加,佛教自然興盛。

 萬古三千六百寺,這就是佛教昌盛的最有力佐證,在萬古大陸的道士也就沒有容身之地了。

 所以當年不論無量寺是不是因為無戒和尚遠在天佛寺而沒有在那場大戰之中出兵,在天下人眼中看來,無量寺就是避世。

 而北蒼的章尾山就不一樣了,每當北蒼帝國有奸臣當道禍國殃民的時候,總會有道士飄然下山為國解憂,當西涼大軍壓境的時候,道士們也會參與到邊境戰爭之中去,所以在北蒼章尾山的地位被抬到了如今的高度。

 蘇顯仙也不是來唸悲寺與和尚討論佛法,也不願意和這老和尚打什麼機鋒,笑了笑之後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祖雲大師,在下來唸悲寺主要是送一件法器,而且只能親手交給主持無戒大師,不知無戒大師可在寺中?”

 祖雲笑道:“蘇施主乃是與我寺有大機緣之人,若是早來幾天或者晚到幾日可能都見不到本寺主持,師叔祖去了邊境有數月,昨日才回到寺中,不過蘇施主要見到主持可能要等上一兩日,主持回寺之後便閉關了,說是要三天才出關,蘇施主可以先在唸悲寺周邊轉轉,我們念悲寺的藏書閣除了有佛經十萬卷,另外也收藏了很多武學秘籍,蘇施主可以去那裡打磨時光。”

 蘇顯仙無奈只好點了點頭,由黑衣僧人清上親自接待,按照祖雲大師的安排,蘇顯仙屬於貴客,可以住在偏殿後院的客房裡面,但蘇顯仙卻提出想要住在離藏經閣近一些的地方。

 於是黑衣僧人便帶著蘇顯仙直接到了藏經閣的第九層,藏經閣第九層可以看攬月江的江景,可以遠眺西涼千里戈壁,倒也算是風景壯麗。

 藏經閣第九層本來是守閣僧人居住的地方,不過黑衣僧人打了個招呼之後,那守閣僧人便把房間收拾乾淨之後離去了。

 黑衣僧人和蘇顯仙閒聊了一會也就離開了,走之前告訴蘇顯仙到了飯點的時候會讓僧人送齋飯上來。

 蘇顯仙在藏書閣的第九層只看到了一個書櫃,偌大的空間裡除了一張床,一張桌子和兩把椅子之外就只有一個書櫃,這讓蘇顯仙有些好奇書櫃裡到底放了什麼寶藏書籍。

 不過等到蘇顯仙一本一本看過去才發現,除了佛經還是佛經,有七十二卷佛說三十七品經、有靈山石經、金城藏經、大無量經等等,蘇顯仙又不信佛,所以毫無興趣。

 雖然看不進去,但蘇顯仙是知道這些經書的珍貴,皆是孤本和善本,隨便拿出去一部都是無價之寶。

 蘇顯仙發現藏經閣從外面看的時候是九層,但實際內部卻是十三層,蘇顯仙所在位置上面還有一層,最上邊一層四面都只有欄杆,視野開闊。

 站在藏書閣最上面可以看出隔著一條江的兩岸地勢有很大的落差,雖然說念悲寺不建在山上,但是藏經閣後卻是百丈崖頭,江水如玉帶一般環繞大地,而西涼沿岸則是一片石灘,沿岸只有不到兩丈高的一條石頭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