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60一 作品

第295章 中國船企訂單排到2028年,全球船舶業競爭格局調整

 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韓國船企2024年第一季度新接訂單價值136億美元,同比增41.4%;中國船企為126億美元,同比增8.6%。“可以看出兩國船企一直在互相競賽,搶佔市場份額。”周建祥說,全球船舶製造過去呈現出中日韓“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歐美主要保留軍船和豪華郵輪的建造優勢。然而,隨著日本份額的下滑,“中韓兩強爭霸”趨勢日益明顯。 

 中國造船業的競爭力增強,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 

 技術進步:中國造船業在技術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資源,不斷提高船舶的設計和建造水平。目前,中國已經能夠建造各種類型的船舶,包括大型集裝箱船、Lng船、豪華郵輪等高附加值船舶。 

 成本優勢: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這使得中國造船業在價格方面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此外,中國的鋼鐵、機械等製造業也比較發達,能夠為造船業提供優質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政策支持:中國政府對造船業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如稅收優惠、補貼等。此外,中國政府還積極推動造船業的國際化發展,鼓勵船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不過,中國造船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低端產能過剩:中國造船業的低端產能過剩,導致市場競爭激烈,利潤空間狹窄。此外,低端產能過剩也限制了中國造船業的轉型升級。 

 高端產能不足:中國造船業在高端、高附加值船型領域的競爭力相對較弱,與韓國、日本等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在Lng船、vLgC等領域,中國船企的市場份額相對較低。 

 船舶配套能力不足:中國的船舶配套能力還有待提高,大部分配套產品需要進口,這不僅增加了船舶建造的成本,也限制了中國造船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