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東坡書院

  冼夫人帶領海南歸順中央後,名義上讓其成為海南的首領實行“土司制”,但實際上,所置的郡縣的官員任命還是朝遷說了算也就是說是“流官制”,知縣以上官員還得朝廷命官。

  為安撫這位“巾幗英雄”,只給了當時的“臨振縣一千五百戶”賜作冼夫人的“湯沐邑”,也就是賞賜的一塊封地。

  在這個縣內,所有的政府官員的任命由冼夫人說了算,官員自然不必參加科舉。除了國家的土地所有權外,土地上的所有經營權、稅收、治安、行政等都歸冼夫人說了算,封冼夫人為“譙國夫人”,相當於皇后的政治待遇,而這個“臨振縣”就是後來的崖縣,也就是現在的三亞所在地。

  然而,在冼夫人死後這些特權就被收回,海南所有的郡縣的政府官員的任免還是回到了朝廷手裡。

  然而,在隋、唐兩代長達326年的歷史中,海南也沒有出過一個舉人或進士,所有在海南的郡縣為官者均為朝遷從內地外任過來的。

  因為,在那個時代,要當官首先要通過科舉,從秀才考起,到舉人、進士,到狀元等,沒有個十年八載的是考不到進士的,如果沒有進士出第的話,官也做不大,最多也只能到縣級這個檔次。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還是有很多科學道理與平等思想的,不管歷史怎麼評價,但有一點,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也就是說,無論你是有錢或平民百姓,只要你努力讀書,參加科舉考試,一律平等。你只要考上了舉人以上,自然就有參與管理國家的機會,亦有當官的資格。

  蘇東坡謫居海南之前,海南沒有出過一個仕子,出過一任外派官員。

  究其中的原因:一是交通偏僻信息不靈,二是老師水平有限,中原文化在海南浸透不深。

  你想,偶爾有考生赴京趕考,渡海遠赴中原,過瓊州海峽,跨南嶺泥濘小道,到長江還得再縱深近千里到達黃河邊的中原政府所在地,沒有數月或半年你如何能到達得了,況且中途還不能出事。

  自秦漢以來至北宋,歷來都是以黃河文明為中心,首都都是沿著黃河而設,從咸陽、長安、洛陽到開封,北宋之前,海南人要進京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那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可能你人還沒有到達開封府,殿試就考完了,就是匆忙趕到,水土不服,語言不通,其狀態肯定不好,如何能考取功名?

  海南出仕的正史記載。直到蘇東坡來了以後,直到“載酒堂”問世以後,海南才出了舉人與進士,從此以後,經宋、元、明、清幾代,海南共出舉人767人,進士97人,這不能不歸究於東坡先生對海南教育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