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東坡書院

  這不是大話也不是奉承。在海南的歷史記載中,海南人民一直銘記著東坡先生對海南教育的貢獻。

  《瓊臺紀事錄》載:“宋蘇文公之謫儋耳,講學時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之盛,實自公啟之”。

  海南人的史書上都這麼高地評價蘇軾,可見當時蘇東坡貶謫後對當地文教的影響與貢獻是真實客觀的。

  於是,蘇大師在儋州謫居的書房與東坡先生本人一樣,成為海南歷史文化的一塊品牌,被海南人民銘記在心中了。

  現今府城的五公祠,其實,就是歷史上海南人民供奉的蘇公祠,表達了世世代代海南人對蘇東坡的懷念。

  蘇東坡之後,歷朝歷代的政府官員都會重修蘇大師留下的“載酒堂”,雖然幾經塌廢,幾經重建,當年的載酒堂就演變成現在的“東坡書院”了,並因此也聞名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蘇的學生薑唐佐,忠厚正直、氣質不凡,文章文風雄偉磊落,言行氣和,有中州人士之風,頗受蘇軾的器重。

  當姜要去廣州應考時,東坡先生在他的扇子上題上兩句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並說,待你中舉後再續考。

  姜果不負老師的厚望,一舉成名,成為海南第一個舉人,光宗耀祖回到故里,當姜正要去儋州拜謝恩師時,卻聞知老師已獲赦北歸,姜只好悻悻地回家,潛心溫習功課,以備明年的會試。

  第二年,姜北上參加會試,途經河南汝州拜會蘇軾之弟蘇澈,方知東坡恩師在北歸後就已仙逝,姜聞之心酸不已,默默拿出老師的題扇,蘇澈見亡兄遺作,沉痛片刻,便在扇子上揮豪題詩於其上;

  生長茅間有異芳,風流稷下古諸姜。

  適從瓊管魚龍窟,秀出羊城翰墨場。

  滄海何嘗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

  錦衣不日千人看,始信東坡眼力長。

  算是續完了亡兄的詩,姜唐佐手捧題扇,熱淚盈眶,毅然掉頭回鄉,從此不再參加任何科舉,也謝絕任何官職,蟄伏在家鄉的土地上,開壇講學,收徒授業,成為一名鄉村教師,而終老一生。愛讀免費小說app無廣告、更新最快。為了避免轉馬丟失內容下載:cdn.y13398281206.com/apk/aidufree.apk敬請您來體驗無廣告閱讀app愛讀免費小說app

  南宋時,有官員尋訪桄榔舊址,購堂屋三間祀蘇公像,建房供郡人子弟從師學習,並種植桄榔為林,重立桄榔庵碑銘以示紀念。

  明清以來,學者們相繼設帳講學於此,故有東坡書院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