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攪黃了的原因

  施雪晴的電話還是蕭進第一次接到,剛開頭就頓感頭大,但還是耐心的聽她講完。

  在這次入股的過程中,蕭進沒有獲得任何的好處,只是混了幾頓飯而已,而施雪晴送給他的則是輝默製藥的上市保薦資格,這個可是個巨大的利益。

  未來,蕭進是可以從中獲利的。

  自打分公司機構改革以來,除了經紀業務之外,設立自營業務部和機構業務部,而機構業務部門就是要開發具有上市潛力的企業,以後,這樣的事情在分公司就可以處理了,為此,主管領導王喜開始物色人選,組建保薦人團隊,並且放出話去,誰要是能夠聯繫到相關的企業是有提成可賺的。

  蕭進正想這事兒呢,施雪晴就送來一個粘豆包,巧得很。

  不過,蕭進也知道,輝默製藥要想上市,可不是輕而易舉的,這是國情,不知道有多少家優秀的、有潛力的企業倒在ipo的大門口。

  其中有先輩們總結了很多的經驗和教訓,為此,蕭進開始對號入座。

  搞成ipo很難,但要是搞黃一個ipo卻還是輕而易舉的。

  首先就是老闆,一個我行我素的老闆。

  在當下國內這種內卷市場環境能夠帶領企業突出重圍並能到達ipo“窗口指導”業績要求的,老闆及管理團隊確實有過人之處。

  但在企業ipo輔導規範過程中,總有一些老闆或管理層十分自我,基於各種原因略微吸收點法律法規知識後,就開啟放飛自我按鍵,一條道路走到黑。

  什麼投行、律師、會計師等中介機構給的建議就不聽,堅持自我瘋狂試探審核底線,結果必然草草收場,直接夭折。

  其次就是有狗頭軍師的存在,而老闆對他還是言聽計從。

  相信多數企業老闆的朋友當中,總會有行色各異的ipo專家,這些ipo專家的存在,確實能幫助實控人提升對資本市場認知,但總有一些專家自告奮勇為企業上市出謀劃策,對於關鍵問題,如若企業老闆一味聽信專家所言而對中介機構建議視而不見,輕則耽誤企業上市兩三年重則導致企業ipo永遠黃了。

  還有財務總監,老闆們堅信財務操縱大法。

  企業上市必然少不了財務的事情,業績指標依舊是重要的ipo審核條件之一,不少企業短期還是很難企及上述條件,有些老闆們可能出於業績對賭、政府及員工施壓等目的,動起依賴財務操縱調節業績的歪心思。

  典型的如偽造資金流水、體外資金循環、虛增收入、體外代墊成本費用、提前確認收入等手段層出不窮,可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