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攪黃了的原因

  以上是內部的,還有周邊的,例如大搞裙帶關係。

  企業擁有完整的採、供、銷體系並具有獨立展業能力是ipo重要條件之一,然而不少企業實控人管理思維依舊停留在“新石器時代”,對內採購、生產、銷售、財務等重要崗位均依賴親屬,崗位權責劃分不清;對外銷售、生產、採購主要依賴關聯方,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雖然好了自己人,但也將自家企業帶入坑,獨立性、業績真實性存疑。

  同樣是內部控制方面的不完善,老闆們對此還不重視。

  如果將業績比作ipo企業皮囊,則內控機制將是企業靈魂。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在ipo過程中,不少實控人及管理層對待內控機制不重實質重形勢,將內控制度當作花瓶擺給投行、會計師等中介機構看,對於內控整改事項則避而遠之。

  沒有完善內控機制的企業業績再好,也不過是沒有財務核算基礎的“空中樓閣”。cdn.y13398281206.com/apk/aidufree.apk  愛讀免費小說app更新最快,無廣告,陳年老書蟲客服幫您找想看的書!

  還是財務的事兒,會計核算隨便搞。

  會計核算隨便搞,收入不夠隨意湊、成本太高隨意調、研發不夠隨意拼,怎樣順手怎樣來,管你會計準則政策怎樣寫,不問核算數據如何來,給你一套漂亮報表,最終申報ipo。

  還有,在公司ipo立項之後,內部人先搞起來,利益分配不均衡。

  企業在籌劃ipo過程中,一般會涉及管理層選任、股權激勵等利益分配問題,處理不妥當將會引起創始人、管理團隊、核心員工等內部矛盾,輕則在ipo盡調過程中不配合、故意使絆子,重則審核過程中隔三差五來個實名舉報,運氣好點企業即使過會也可能因為舉報事項被搞黃。

  再有就是企業的日常樹敵眾多。

  有些企業在日常經營中,為了爭搶市場份額,不惜對競爭對手惡言以對甚至大打出手,結果導致樹敵眾多,在日後ipo申報中,總會有些競爭對手出來搞事情,要麼結合招股書披露不實內容進行實名舉報,要麼通過專業團隊發起侵權訴訟。

  這些都是ipo失敗的經典原因,施雪晴想要讓蕭進幫著她來搞輝默製藥,呵呵,前面說到的幾個問題,好像施家都容易中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