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十八 作品

第 36 章 傳說中的“職業終...

 ***

 這天,清音剛到科室。

 “小清你來一下。”陶英才居然破天荒的在門口叫她,顯然是等了有一會兒。

 “明天我要去鄰省開會,你回去準備一下。”

 清音一愣,指著自己:“我?”

 陶英才最近對她的態度好了很多,“嗯,反正可以帶助手,就你了。”他才不管她是那姓江的實習生,反正他就只看她順眼。

 “鄰省省醫院,全國外科年會,會議日程大概三天左右,加上週末你可以玩四天。”陶英才一副“看我多瞭解你”的表情。

 清音高興得都快蹦起來,這可是全國性質的學術會議,是全國,不是全市,不是全省,整個書城市估計也就只有陶英才有這個資格參加吧!這種機會科室裡正式醫生都搶著去呢,哪可能輪得到實習生,陶英才這是故意找機會帶她出去見世面(玩)呢!

 當天晚上,清音高高興興把行李收拾好,其實也不多,就一套換洗衣物和一雙換洗襪子,一個書包都裝不滿。顧大媽知道她要跟著大主任出去開會,那腰桿子更直了,她的兒子兒媳就是厲害,整個杏花衚衕有幾個人能去開這種全國性的會議啊?真是打著燈籠也難找,就他們倆。

 清音過了最初的興奮勁,倒是冷靜下來了,下午回廠裡請假,林莉知道後也非常高興,還囑咐她好好聽講,認真做筆記,回來要給同志們傳達會議思想呢。

 清音:“……”啊我只是想去混吃混喝混個帶薪假期而已啊。

 這種會議上輩子參加過太多次,她從一開始的認真聽講到後來發現同一位專家團隊裡的所有人,無論在任何主題的會議上講的都是同一套ppt後,她正式變成學術混子,混吃混喝混學分。

 第二天一大早,倆人坐上開往鄰省的火車,因為是因公出差,車旅費住宿費伙食費都不用自己掏,清音很放心的去餐車點了一份牛肉麵,陶英才大手一揮,每人加兩大勺紅燒牛肉……當然,加肉是他出錢。

 面很勁道,牛肉又香又爛,而且是純牛肉,一塊濫竽充數的土豆都沒有,撒上一把蔥花和香菜,倆人吃得心滿意足。

 往回走的時候,清音發現居然還有賣水果的,遠遠看去紅彤彤的,她以為是後世說的聖女果,可走近一看居然是一粒粒鮮豔欲滴的山楂果!

 山楂在石蘭省屬於常見水果,山上也有很多,清音許久沒去菜市場,顧大媽以為她不愛吃就從來沒買過,此時想起那酸酸沙沙的滋味還是忍不住咽口水。今兒正好趕上一個包著頭巾的老大娘,偷偷藏在竹筐裡賣,估計是山上的,品相不太好,顏色紅倒是紅,就是表皮有點粗糙和紋理,但聞著那清香絕對是熟透的。

 陶英才走在後面,眼神落在山楂上的一瞬間,紅了紅,加快腳步越過清音回到座位上。

 清音以為是自己走慢了惹他不高興,也懶得解釋,這老頭脾氣怪得很,雖然重回外科但人際關係依然跟在內科時一樣糟糕。想著,她就靠在座椅上,準備睡個午覺。

 綠皮火車開得晃晃悠悠,穿過農田,鑽進山洞,呼啦呼啦像一頭勤懇的老黃牛,讓人彷彿坐在牛背上,很快清音就睡著了。

 ***

 清音是被一陣清新的水果味給香醒的,本以為這麼嘈雜的環境睡不著,誰知居然一覺睡到下午三點半,廣播裡傳來報站的聲音,下一個站就是終點站鄰省省城了。

 她揉了揉眼睛,“這是山楂?”

 旁邊的陶英才淡淡“嗯”一聲,“這東西放不住。”快吃。

 原來是他買的,可他明明不愛吃水果啊。

 “我家妞妞從小就愛吃,第一次吃是三歲那年,是一個病人硬塞的,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收病人東西……那小小一把剛好三顆,直到睡覺前她都咂吧嘴,讓我第二天再給她買點。”陶英才沙啞著說。

 清音怔了怔,他閨女被害那年才十六歲。

 “快吃吧,搞不懂你們小女娃子怎麼就愛吃這些,酸不拉幾……”

 清音不敢看他的眼睛,大概能猜到最近他對自己態度180度大轉變的原因了,於是客氣的抓起一顆,山上摘的很生態,也不用擔心農藥殘留啥的,都不洗,擦一擦,照著肉厚的地方啃上一口……

 眯著眼,“嗚嗚,酸酸甜甜,真鮮!”

 陶英才淡淡的扯了扯嘴角,妞妞要是還活著,也這麼大了吧。

 傍晚,火車終於到達終點鄰省省城站,倆人拎著行李剛走到火車站門口,就見有人舉著“龍國第n屆外

科年會”的牌子,倆人上去核實姓名後,坐上他們向省客運公司租來的中巴車,等人坐滿就開往省醫院附近的招待所。

 陶英才是真把清音當小女孩,“這三天你要不想聽課就算了,簽到我給你籤,想去哪兒玩隨你,但注意安全,每天晚上都要回招待所,回一聲。”

 清音心說,這就是後世的研究生跟著導師出去開會也沒這麼爽的啊——有吃有住還有人代簽到!

 “好嘞,您放心。”放下行李,清音就往另一個方向跑。

 她本來想到醫院對面的百貨商店,那裡面有些營養品不用票也能買到,那是為了方便全省各地的人來探望病人才專門有的“綠色通道”,可剛走到某個地方,她動了動鼻子。

 一股若有似無的咖啡香味,飄蕩在梧桐路上,兩邊的建築都是白色的兩三層小洋樓。

 鄰省在解放前有條洋人街,類似於海城的法租界,那附近住的都是外國人,所以西餐廳咖啡館很多,清音一路走著見到四五家咖啡館。

 她忽然就調轉腳步,進去挑了點咖啡豆。

 當然,上輩子她也不愛喝這玩意兒,品不出啥好歹,只能請教服務員,最後挑了一個比較苦的、香味濃又價格能接受的。

 提著東西,又轉了兩趟公共汽車,來到石蘭省化工大學。

 石蘭省化工大學,雖然名頭帶著“石蘭省”,但學校卻建在鄰省省會,據說是解放前為了防止日軍轟炸,專門挑的地址,後來叫著叫著習慣了,就一直沒改名字。

 門衛見她面嫩,以為是裡頭的學生,也沒阻攔,清音一路暢通無阻的過了大門,走到教職工家屬區,敲響某一間房的門。

 也沒人問是誰,剛敲兩下門就開了,一個包著灰頭巾,穿著樸素的中年婦女站在裡面,“同志你找誰?”

 清音看了看門牌號,確認沒錯,“嬸子您好,請問這裡是馮春華家嗎?”

 “是啊,你是她學生?”

 清音心想自己跟馮春華不是師生,嚴格來說應該算醫患關係?

 “朋友,小清是我的朋友,花姐快讓她進來。”馮春華穿著一條真絲睡裙,似乎是剛從臥室裡出來。

 兩個月不見,馮春華的面色好了一些,但卻比以前更瘦了。清音心頭一熱,“馮阿姨。”

 出院的時候,她就給清音留了聯繫電話和地址,讓清音有空來找她玩,她搬回家休養,所以清音在出來之前就想著要來看看她,畢竟真的是看一眼少一眼啊。

 馮春華高興的上下打量她,促狹道:“哎呀愣著幹啥,你以前跟我可不這麼客氣的。”

 房子是這個年代不常見的兩室一廳,收拾得非常乾淨整齊,客廳裡除了三把藤椅沙發,就是一整面牆的書櫃,以及一整個玻璃櫃的咖啡杯,金屬的,陶瓷的,玻璃的,甚至木質的都有,大小不一,顏色五彩繽紛,但無一都很精緻。

 清音忽然就覺得自己的禮物,有點……拿不出手。

 馮春華嗅了嗅鼻子,“哎呀,你還給我帶咖啡豆了啊,我看看,醫生不讓我喝咖啡,可把我饞壞了。”

 她也不用花姐幫忙,自己拿出咖啡機,又挑了一套最喜歡的咖啡杯,忙碌起來。

 因為惡病質,她的手骨瘦如柴,上面青筋一根根的,但泡咖啡的時候,清音就是覺得很美。

 “最近怎麼樣,外科待的還喜歡嗎?”

 是的,她問的是喜不喜歡,而其他人,包括顧媽媽在內,問的都是適不適應。

 “很喜歡。”

 馮春華的眉眼立馬就飛揚起來,“真好,天冷了,書城市的風大,要記得擦點雪花膏,出門戴帽子哦。”

 清音點點頭,也不敢問她身體怎麼樣,怕影響她的好心情,於是挑著自己生活裡的趣事說了幾件,尤其是前幾天在黑市差點被抓,以及逛信託商店買棉花的事,把馮春華逗得合不攏嘴。她的生活向來簡單,也沒什麼八卦,聽這些就像小孩聽故事似的,津津有味。

 “原來你是來出公差的,那能待幾天?也別去住什麼招待所了,這幾天都住我這裡。”

 清音想著自己答應陶英才的話,晚上還要回去找他報道,不能給他添麻煩,於是只能婉拒。

 “對了,你說在黑市上載你們一程的姑娘,她想要賣名貴中藥?”

 清音一愣,她只是順口一提,沒想到馮春華居然記住蘇小曼了,看來優秀的人就是有存在感。

 “我倒是有個朋友,他在書城的西山療養院工作,就是專門負責採購的。”

 書城市的西山療養院,聽起來平平無奇,其實卻是整個書城市不可忽略的存在。因為石蘭省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造就了很多長壽老人,而最有名的就是西山片區的長壽村,據說那裡居住的老人裡,八十歲都算年輕。因著這得天獨厚的優勢,前兩年有人提議在西山片區修建一個高級別療養院,專門吸引全國各地的高級幹部前來療養。

 無論是在職的,還是退休的,只要單位有這個條件,每年都會來西山住一段時間。

 而這些高級幹部的入住,也帶動了整個西山片區的醫療資源的飛速發展,曾經平平無奇的療養院,也變成一所集醫療、養生、康復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醫療機構,據說那裡面的醫生平均年齡都在45週歲以上,職稱均在副主任醫師以上,臨床經驗不少於三十年。

 這是每一個臨床人都向往的“職業終點”。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4-01-1914:25:45~2024-01-2013:33:2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水晶瑩30瓶;李優秀5瓶;mireille3瓶;風從海上來、月上、隨心所欲、珂珂不怕胖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當天晚上,剛吃過晚飯,廠裡出動一輛捷克牌面包車,把顧安給接走了,至於車上還有哪些人,清音也沒去看,更不會瞎問。

 倒是顧安這次出差,成為杏花衚衕的重大新聞,被熱烈討論了好幾天。

 要是放以前,顧安去哪兒,跟誰一起,大家壓根不好奇,不關心,可現在,那可是廠裡的麵包車接走的,顧大媽都說了,這是出公差!

 出公差呀,一線工人哪有出公差的機會?柳技術員至今還沒出過公差呢!

 顧安這小子,是真要往領導幹部的路子上培養了,這可真是讓有兒子的鄰居們羨慕紅了眼睛,有閨女的則是悔青了腸子,直誇清老爺子慧眼識珠,人給老閨女挑的,真就是最好的。

 反觀清慧慧,大家搖頭。現在誰不知道她跟柳志強處對象啊,偏偏柳家還要欲蓋彌彰,不承認也不否認,以為還想騎驢找馬,其實敗的是他們家的口碑。

 這沒對比就沒傷害,工人是光榮,可哪有幹部吃香?大家心思各異,但對顧大媽的態度卻是一致的——尊重,羨慕。

 加上顧大媽挺長一段時間不去捕蛇了,大家也沒那麼怕她了,一來二去,顧大媽居然成了杏花衚衕人緣最好的老太太。

 清音知道後,只是笑。這是老太太該得的,原書中這個時候,她已經因為捕蛇截肢了,還在堅持去保護小清音,給小清音送吃送喝。

 不過,顧安不在家,也不影響她們娘倆吃香喝辣。進了秋天後,她們又去過獨山村幾次,摘回來的野板栗和山核桃都有十幾斤了。

 “今天咱們就吃板栗紅燒肉。”剛剝出來的板栗是金黃色的,失水後稍微幹皺在一起,這樣生吃都很甜。

 清音一面吃生的,一面指揮顧媽媽把五花肉切成拇指大的小塊,準備好配料,她到時候直接上手炒就行。

 別說,這幾個月的鍛鍊,顧媽媽做菜手藝依然一般,但切菜技術大有長進,只要清音說想吃啥,她就知道怎麼切,提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吃過中飯,趁著天氣好,倆人又把鋪蓋抱到院裡曬曬太陽,不然晚上蓋著都是涼的。

 “安子一走,這天氣可越這人吧,在你跟前的時候,你嫌煩,不在吧,又怪想的。”

 清音深以為然,這才幾天,她都有點想念顧安了。他在,這家裡好像也沒什麼特殊的,但他不在,就少了一個說話的人,連小白都沒以前活潑了。

 “不過啊,我還是希望他多在外頭待幾天,在領導跟前好好表現,咱也不圖當官,只要他知道上進就好。”

 “喲,顧大媽,過來曬被子吶?”後院的小張哥從前頭過來,主動咧著嘴打招呼。

 搬過來一段時間後,大家都挺喜歡他的,因為他總是笑眯眯的,看見大爺大媽們幹活都會搭把手,有時候看見清音一個人吊水,也會順手幫一把,平時開車出遠門啥的,有膽子大的還會請他幫忙帶點外頭的山貨回來。

 因為他經常走南闖北,天南海北的東西都能碰上,現在城裡缺的什麼雞蛋臘肉燻魚之類的,他多少能搞到點,而鄉下人緊缺的菸酒糖茶,他在城裡生活也有點門路。

 劉大以前也搞這些,但他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只去鬼市交易,也從不給大院鄰居尋方便,有他這個“反面例子”在,小張哥在大院的人緣非常好,就連顧大媽都喜歡他。

 “哎呀小張出車回來啦,順利吧?”

 “順,接下來能休息兩天。”

 “這敢情好,我就羨慕你這樣會開車有技術的。”顧大媽聊了兩句,忽然好奇道,“你媳婦兒啥時候過來?”

 小張紅著臉,“快了。”

 他跟對象結婚好幾年了,一直都是兩地分居狀態,現在的問題在於他不可能調離鋼廠,而老爹身體不好,媳婦兒又必須留在老家照顧,這不一耽擱就是好幾年,年前終於說動老頭子,同意秋收後帶著孩子媳婦兒來這邊生活,到時候他就是孩子老婆熱炕頭的人咯。

 結婚這麼多年一直只有個閨女,他倒不是一定要生兒子,而是心疼媳婦。

 他母親早逝,由父親一人帶大,父親脾氣古怪,一般人都相處不來,媳婦兒在老家也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要是能隨遷過來,哪怕媳婦啥也不幹,他

也能看著點,少受老頭子的氣。

 顧大媽笑著打趣兩句,小張哥幾乎是落荒而逃。

 “這小夥子人不錯。”

 清音不解,她對小張哥的印象一般般,熱心倒是真熱心,可吊水這點小事她一隻手都能完成啊,除此之外也沒別的接觸,“您怎麼知道?”

 “我的眼睛還沒看錯誰。”

 好吧,清音好笑,正打算拿本書來樹蔭下看,秦嫂子急慌慌跑來,“小清走,帶你去個地方!”

 “哪兒?”

 “小河邊。”

 清音不解,看向顧媽媽,就見顧媽媽臉上也迸發一種罕見的亢奮,壓著嗓子問:“今兒開了?”

 “開啦開啦,我也是剛才孃家嫂子來說的,趕緊的,咱們跑快些還能遇到好東西。”清嫂子穿了一件巨大的舊軍大衣,手腕上還挎著一個巨大的竹籃,這哪是去逛街,就是去進貨唄。

 “音音別愣著,趕緊走,換件有口袋的衣服,籃子我來挎。”

 雖然她們是壓著嗓子說的,但大院就這麼大,其他人聽見也紛紛效仿,尤其柳老太,一張苦瓜臉都笑成了窩瓜,她最貪心,直接拎兩個竹籃,出門直奔北城片區。

 清音也沒騎車,就跟在大家身後,沒一會兒終於搞明白為啥大家這麼興奮了。原來是書城市的老規矩,每逢初一都會趕廟會,但自從風波開始後就被取消了,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是壓不住的,這兩年陸續在以前趕廟會的地方形成一種能在白天開的黑市。

 一開始管得不嚴的時候,是每逢初一都有,後今天小河邊這次就是在停了八個月之後的首次開張。

 清音以前看年代文一直聽“鬼市”,以為黑市都是晚上開的,哪裡知道現在的書城市居然白天也能開。

 不過,看大傢伙的興奮程度也知道,自己今天遇上純屬巧合,不能代表常態。

 幾人趕到小河邊附近,已經有許多跟她們一樣打扮的男女往裡擠。清音一看這架勢,連忙拉住顧媽媽和秦嫂子,提醒她們把身上值錢的東西藏好,小心點。

 這年頭,丟一分錢都是巨大損失。

 等大家藏好隨身帶的錢和票,這才隨著人流往裡去。這個時候的黑市,衣食住行玩樂,那叫一個全面,一個眼花繚亂,清音的眼睛壓根就不夠用,而人們買東西也來不及砍價,因為你不買後面的人會買,但凡猶豫一秒這個東西就不是你的了。

 清音緊緊攙著顧大媽,走過了賣饅頭花捲的,賣衣服的,賣鞋子的,徑直來到賣布料的地方,她指著一堆藏青色和藍色的棉布,也不講價,直接扯了五米。天冷了,正好給顧媽媽做身厚實點的衣服,她現在穿的舊棉衣還是七八年前的,裡頭的棉花都早黑了,保暖性能大大降低,“咱們找找看哪兒有棉花。”

 顧大媽咋舌,“你買這麼多幹啥,買你一個人的就行,安子不用管他。”

 人太多,跟打仗似的,清音也是給她做,直接拽著她就往下一個地方去。

 而最最擁擠的,當屬賣肉的無疑,無論是豬肉牛羊肉還是雞鴨魚,那都是水洩不通。好容易才開一次,清音只想買過冬的剛需品,也不讓顧媽媽停留,徑直往前走。

 幸好,過了賣肉的地方,後面就鬆散不少,看去都是些賣手錶、皮鞋和人造革產品的,價格偏貴,也不是剛需,清音也不感興趣,繼續往前走。

 “小秦媳婦兒她們還在後頭吧,要不等等她們?”

 “不用等,大家各走各的。”一等萬一等出事怎麼辦,清音總覺得今天這個“自由市場”開得很不對勁,她覺得太過巧合了,都被取締一年的集市忽然又開起來,她想到後世一個名詞——釣魚。

 但願是自己想多了吧,清音也不敢耽擱,迅速溜達一圈也沒找著棉花,知道這個季節的棉花那是比油還珍貴的剛需,“算了,改天去門市部排隊吧。”

 她剛拉著顧大媽擠出頭,從那邊的一座小石橋上走過去,就見左邊的小巷道里迅速衝出來一輛自行車,要不是清音動作快,直接就撞顧大媽身上了。

 清音剛想發火,自行車上的人卻認出她來:“清音,你們怎麼在這裡?”

 原來,是裹著破舊軍大衣,包著灰頭巾,還蓬頭垢面的蘇小曼。

 不過,雙方都來不及寒暄,小巷道里就有一群人往這邊跑,“是便衣,快上車!”

 清音先跳上前面的大槓上橫坐著,顧媽媽也跳上後座,車子頓時“嗖”一聲衝出去,清音將剛買的布料藏到自己身上,塞出一個“大肚子”,顧大媽則將竹籃一把扔進小河裡。

 後面的人倒不是衝著她們來的,到了橋頭把裡頭的人一堵,正門那邊也傳來哨聲和人群騷動聲,清音就知道,她們今天是跑對了。

 路上遇見盤查的,清音就裝懷孕,幸好這年代三個人騎一輛自行車也不算稀罕事,隨便問兩句就放她們過去了。

 一直到離開北城區的範圍,蘇小曼才把車子停下,猛喘氣。“幸好跑得快,打辦和公安聯合出動,我就說沒這麼好的事吧,今天全城的倒爺都要倒黴

咯。”

 顧大媽也是後怕不已,她老太太被抓沒事兒,關鍵兒子兒媳都是有正式工作的,不能影響了他們呀!

 清音也沒想到,自己今天這運氣,好容易休個週末,居然遇到這麼驚險刺激的事。至於蘇小曼,原書中她本來就是在做些小生意起家的,來黑市也正常。

 “對了小曼,你今兒是來……”

 蘇小曼也不隱瞞,她相信顧大媽的人品,“我們廠裡有些藥材賣不出去,給咱們發福利,反正我家也沒人吃,就尋思著來試試,可惜剛才為了自保,藥材都丟了不少。”

 “都是些什麼藥材?”

 “還都挺貴的,石斛,川貝和人參。”

 清音點點頭,那確實不便宜,這些藥材一般人家用不上,也用不起,要想賣出去很難。中藥廠去年也是被人忽悠著收了一些上來,結果發現下游壓根用不上多少,放著放著還生蟲黴壞,可不就是虧本了嗎?

 “小曼姐,這些名貴藥材你們廠裡還有多少?”

 “至少每樣都百來斤吧。”

 清音倒吸一口涼氣,那可真不少!